在行径的时候已经给儿子起过名字了,但是他的脑子转的很快,他立刻说道:“小子年幼,还未起名,请郡公赐名。”
苏泽不假思索说道:
“你性子太好动,儿子还是静一点好,就叫高澄吧。”
高欢心中一惊,怎么苏泽给自己儿子起的名字,跟自己想的名字一样?
这实在是太巧合了一些。
但是他还是很欢喜的说道:
“多谢郡公赐名!”
苏泽说道:
“你儿子和我那小子年岁差不多,等他长开了就随吾儿一同读书吧。”
听到这里,高欢大喜过望。
众所周知,如今苏泽只有一子。
陈留公主是正妻,深有威望,苏泽的儿子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
正常情况下,这都是妥妥的储君。
一般来说,只有勋贵的子弟才能伴随储君读书。
苏泽虽然没有恩赏高欢官职,但是许诺日后让他的儿子伴随自己的长子一起读书,这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
高欢再次叩谢,这次他是真的感激到涕零了。
接下来的气氛倒是融洽了许多,高欢没了心理包袱,又和苏泽说起了这些年的事情,这都让苏泽找回了一些刚刚穿越前的感觉。
但是高欢也很聪明的没有谈论任何军事上和政治上的事情,只是说了一些自己的旧时趣事,以及一些沿途的见闻。
苏泽也听得津津有味。
虽然随时可以通过随从了解地方上的情况,但是苏泽实在是太忙了,很多时候对于地方上的事情,也只能通过政务堂和悬镜司的报告来了解地方上的事情。
虽然没有人胆敢故意蒙蔽苏泽,但是层层汇总的报告,总是难免会有失真的地方,报喜不报忧,本来就是官僚系统的常态。
高欢不过是降将,本身也没有任何官员待遇,沿途的官员也没人会招呼接待他。
也因此,高欢更能够了解到地方上的真实情况。
听着高欢的描述,苏泽对于幽州、定州和冀州的情况,又有了新的理解。
幽州偏北方一点,冬季寒冷,但算是三州之中被战火摧残最小的地区。
韩楼一直都很会站队,是和平的向苏泽投降的,投降以后也是最配合的。
所以苏泽的政令更早的就在幽州推行,今年的春夏耕种都没有落下。
农耕文明,最大的特点就是韧性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