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乱……这些各国权力的争斗力度,大大削弱了国家实力。而范雎削弱外戚势力的劝谏,对于秦国内部的稳定和发展可谓居功至伟。
太史公司马迁曾评价范雎:“疑犯之恩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然而,后半句却有失偏颇。范雎早年在魏国时,不仅不受重用,反而被魏国大夫须贾诬陷,被魏相魏齐打断肋骨,奄奄一息,又被扔到厕所让人撒尿。
范雎靠着装死才逃脱一劫,后来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才来到秦国,面见秦王,最终得到重用。
为了报恩,范雎推荐了恩人郑安平,使其担任要职。而面对昔日陷害和侮辱自己的仇人,范雎只是处死了差点害死自己的魏齐,而对对自己还有些许善意的须贾则选择了放过
。范雎有仇必报,有恩必还,但即使报仇也没有赶尽杀绝。由此也能看出,范雎快意恩仇,绝非心胸狭窄的小人。
儒家的思想教化常常让人以德报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总是用“以德报怨”这个词来劝人大度,劝人向善。
当你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时,他们总是劝你不要跟对方一般见识,要用你的宽容和感恩之心来感化对方。然而,说这些话的人往往站着说话不腰疼。
况且孔子所说的“以德报怨”也并不是这个意思。《论语》中说:“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春秋公羊学派也提倡“有仇必报”。
最初的思想并不是去做“老好人”,而是公正地对待仇恨——冤有头,债有主,不能扩大范围。范雎的复仇也并非睚眦必报,而是有节制的。
纵观范雎的一生,才华横溢、爱憎分明的个人形象十分突出。他提出的“远交近攻”战略对秦国一统天下至关重要,也使他堪称战国时代最后一位杰出的战略家。
【一口气看完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的史家风骨历史小知识春秋】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人可死,但史不可改。作为历史延续的史官,到底是帝王的喉舌还是独立的史家?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聊聊史家风骨。
有人说,史官是皇帝的喉舌,史官笔下的文字正是统治阶级希望后世之人看到的文字。这个说法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却也不是完全正确,因为不同时代史官的地位大不相同。
在古代,史官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对皇帝的饮食起居和宫廷生活进行记载的史官,称为“起居郎”。他们主要负责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私人生活,包括后宫事务,记载范围较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