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欢在海教授那儿听到一些单位组织元旦文艺演出后,又在冯庆这里听了一耳朵。
不过冯庆是羡慕的,她道:“不知道哪天我们厂也达到和他们联谊的规模。”
沈清欢觉得白想,就算她们的厂现在达到五百职工的规模,人家国营单位也不带她们民营单位玩。
差不多不是一个妈生的,怎么能凑在一起。
冯庆带着厂里销售员跑了两天后,一个供销社都没有谈下来。
而之前谈下的两家,过去看了看,卖也卖得动,但不算畅销。
满打满算一共才出了两百罐这样,仓库里已经生产出来两千罐。
百货商店那里依然谈不下来。
说白了,人家看不上她们这样的小作坊。
冯庆作为销售人员,最能感受这其中的艰难。
别说是百货商店了,就算是很多供销社也是。
冯庆跟沈清欢道:“谈的这些供销社,有的觉得我们价格贵,有的觉得我们小作坊没名气,又是私营,看不上,剩下的就是觉得我们又没名气又贵。”
“之前在集市上卖的,之所以卖得那么好,主要还是便宜。之前几毛钱能买到的量,现在要一块多才能买得到,很多人就觉得不划算了。”
五千块的成本,买地修厂房买设备买原料招人,现在已经花了大半了。
再不开源,把仓库里的库存卖出去,厂里怕要运转不开了。
“清欢,你说我们要不要降价?”
冯庆想着在自己厂还有利润空间情况下再降两毛。
沈清欢没做过生意,但她买过很多东西,就代入消费者的角度来想,有时候便宜未必就卖得好。
就比如有些产品,进口的和国产的,进口比国产的贵,但进口的卖得比国产好。
有时候清官会觉得,一分价钱一分货,太便宜就下意识地觉得这个质量没那么好,比不上价格贵的。
还有一个就是,她们本来就已经定好了目标人群,现在因为这个销量问题,随便就把价格改了,那是不是跟客户散发一个信号,她们的价格还可以再低?
所以沈清欢不同意改价格,“庆姐,我们的利润本来就不高,如果再减两毛,我们差不多是做慈善了。”
八毛钱的出厂价,厂里能挣四毛,降两毛的话,那只剩下两毛了。
厂里现在暂时没有什么问题,要是碰到些什么,挣得这么一点,怕会运转不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