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前,确定自己不能出席中秋宴的妹妹苏玉秀来找自己,给了这首千古绝妙的半成品的词。
这最后缺的两句,原本二人是要一起协商补上的,可无论他怎么绞尽脑汁,写出来的句子与前文意境差异太大。
他担心影响整首词的韵味,干脆就没有写最后那两句,本以为刚刚念出来没人会察觉,没想到还是被鲁王点了出来。
好在当时在苏玉秀的建议下,他去问了那个自小寄宿在自己家,一直被自己瞧不起的苏知允。
说了自己的困境后,苏知允稍作思索,竟给出了一个主意:“若是在文会之上,你不妨直接把这首词说出来,让大家一同来写最后两句。”
于是,苏宇策深吸一口气:“陛下,微臣才疏学浅,这词微臣无论如何续写,都感觉与前文意境相差极大,故而只勉强算完成了半首。今日斗胆,想请陛下为这词补上最后两句。”
庆贞帝闻之,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
这可是千古名句的架势,若是他来写最后两句,那日后流传下去,岂不是也有他的一份。
这怎么能让庆贞帝不高兴?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庆贞帝背负双手,在殿中来回踱步,时而抬头望向殿顶,时而低头沉思,眉头渐渐皱起。周围众人也都屏气凝神,不敢打扰。
半晌过去,庆贞帝却未能想出合适的句子。
这阙词意境太过宏大,情感又如此复杂,要想完美续写,着实困难。
庆贞帝见状,大手一挥,朗声道:“今日众爱卿与各家才俊都在此,大家不妨一起想想,如何为这阙词续写最后两句。”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响应。大臣们有的捻须皱眉,有的低声与身旁之人交流;才子佳人们也都陷入沉思,有的在纸上写写画画,有的口中念念有词。整个宫殿内,安静的只剩下轻微的呼吸声和纸笔摩擦的声音。
一位老臣思索良久,起身说道:“陛下,老臣以为‘心怀天下志,忠义两难全’如何?”庆贞帝微微摇头:“此句虽有气势,但与前文思乡念亲之情有些脱节。”
一位年轻的后生也站起来:“陛下,‘明月永相伴,此情有谁怜’。”
众人听后,也觉不妥,这与原词的豁达之感不符。
随着一个个答案被提出又被否定,气氛越发凝重。
赵浩川正襟危坐于席间,微微转头,看向身后的两人,轻声问道:“知允、启鸿,你们可想出来了?”
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