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下来的二手设备,自然也不用担心周期赶不上。
“那看来我们的宝马之光的设计工作,要加快进度了。”
“要不然到时候生产线都已经修建好了,却是连样车都没有办法生产,干等着也不是一个事情。”
“今年之内要是能够完成宝马之光的设计定型,明年上半年准备各种样件,下半年结合几个阶段的额样车制作,好好的培养一下生产线的工人,争取在明年年底或者后年上半年让宝马之光正式上线,我们厂就算是进入到正轨了。”
侯国明一下就有了几分压力。
虽然之前配合江辉设计新款BJ212的时候,日程其实也是非常的紧张。
但是现在的情况自然又有所不同。
“这一次回国之后,宝马汽车研发中心要全力攻关宝马之光的设计工作,让我们一起创造一个奇迹,引领着华夏汽车行业高速的向前发展。”
“宝马之光的量产工作,争取在明年12月之前完成,让一些人可以在明年春节的时候用上我们的产品。”
江辉正式的给大家定了一个目标。
1983年12月宝马之光要量产。
这个时间可就非常的赶了。
虽然后世华夏各个新能源车企开卷的时候,一年半的时间,甚至是一年的时间开发一款新车型也算是行业惯例了。
但是在这个年代,各个车企还是没有那么卷的。
许多公司都还是停留在一款新车型的开发要持续四到五年的时间的长周期玩法。
单单是早期的新车型设计工作,就要花费差不多3年时间。
从最开始的各种设计样件,一直到后面面向量产的样车生产,前前后后估计要进行五六次样车的制作。
每一次都还有大量的测试工作要展开,耗费的时间不是一点点。
像是发动机上面的一些重要零件,基本上在车辆量产前的四五年就已经确定好要给哪家厂家生产,然后跟着这家厂家一起去开发、测试,才能满足大部分国际汽车巨头的开发日程。
这种速度,对于后世华夏的那些新能源车企来说,完全是不可思议的。
后世许多合资公司在新能源车上掉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开发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
你现在开发的一款车型,对标市场上的各种竞争对手,觉得配置和性能方面都有优势。
但是你要四五年之后才能量产,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华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