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这样甜菜总产量就是672万磅还多!
这样多的甜菜,即使出糖率只有3%,也足够生产出二十万磅的糖了——之前出糖率只有2%,这一次的甜菜平均品质要更高,榨糖、制糖技术也有改进,所以提高到了3%。
每磅14芬尼,20万磅的糖是280万芬尼,折合成镑可不就是1万多镑?准确地说,是11667镑!
至于其中纯货币的成本几乎没有,有也很少——其实就算将土地、人工等折算成货币,也没多少。所以可以这么说,一项食糖生意,就让布鲁多伯爵的年收入增长了40%到50%。
因为这笔款子大喜过望的巴尔扎克伯爵,现在是越来越满意路易莎了。除了自己出钱让她随便订做一批珠宝外,还给她找了一个知名学者做老师。以期她能有更好的学识,助力更辉煌的未来。
中世纪的教育最开始是完全由教会主导的,但这并非教会想要垄断知识。实际上罗马崩溃后,新来的军事贵族对‘知识’不感兴趣,而且他们的上升空间也不是由知识决定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士的素质也整体劣化了,为了未来教士不至于连宗教典籍都读不了,才有一些有识之士在教堂、修道院设立类似学校的机构。
一开始,贵族子弟很少有出家的想法,所以去教会学校的多是平民子弟...从这个角度来说,教会怎么也说不上要垄断知识,他们要垄断的分明是知识的解释权(中世纪,任何知识都可以和宗教扯上关系)。
随着中世纪走过最黑暗的年头,文化方面其实也是有所恢复和发展的。到现在,在瓦松王国内,至少王室和大贵族都会给子女拉丁文教育了,一些瓦松南部有教育传统的小贵族也会——这之外,其他贵族很多也会读写,但都是用本地俗文才行,而这种人在此时依旧被算作‘文盲’‘半文盲’。
最不重视教育的可能是瓦松东面的慕伯汉了,即使是国王的宫廷里,王子和公主们也可能无法读写拉丁文。
不过不管怎么说,巴尔扎克伯爵还是很看重教育,认可其价值的。布鲁多的宫廷里,就设有宫廷学校。来布鲁多宫廷做侍童的贵族子弟,一般会在这里接受拉丁文课程。路易莎回归布鲁多宫廷后,是一直没有再上过学...巴尔扎克伯爵大概是觉得给她找个老师对她有好处,所以当这是‘奖励’。
对此路易莎只能:emmmm......
“...是的,这只冠冕我需要这样。”路易莎将自己亲自‘画’的设计图拿给金匠看。既然伯爵让她随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