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m的空间置换,就必须消耗8000点的护体能量。
这样一来,控制结界的‘形状’带来的收益一下子就变得没那么美好了起来。
其中「剑之结界」也就算了,毕竟哪怕不能增加时滞时间,可至少还能用这种方式延长一下时滞的最远生效范围。
但「守御结界」就很尴尬了,因为空间置换发动距离就那么大的缘故,因此无论结界的最远边界怎么扩大,对于共鸣对象而言有效的活动半径依旧是零余子周围的那一个球型区域,这种情况下还去花多余的精力改变结界的形状的话,完全可以说是在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了。
顺带一提,关于「时间缓滞」与「空间置换」的具体效果,他跟零余子也全都测试了一下,其中「时间缓滞」的缓滞倍率在10~800倍左右,而「空间置换」的速度则大概在10~800km/s,变化幅度跟两个结界的最小到最大的释放半径正好对应。
而「空间置换」产生的次级无敌效果他们也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其中100点护体能量产生的最弱「守御结界」在置换中所形成的「次级无敌」效果大概属于次级无敌效果中最弱的一档,只能勉强挡住一下三阶极限到四阶边缘强度的攻击,遇到强点的空间冲击甚至可能直接半道坠机,而8000点护体能量形成的「次级无敌」效果则是强悍到五阶的攻击都能轻松挡下,完全不用担心坠机问题。
这样的差距,基本上是给多次释放小范围结界的操作判了死刑了,毕竟结界的释放本身是有个启动负荷的,就如同大型器械开机时消耗的电量一样,以「剑之结界」为例,假设他释放半径80m的剑之结界时身体承担的负荷是100,那么释放半径为1m「剑之结界」时身体承担的负荷就是21,释放半径为10m「剑之结界」时身体承担的负荷则是30,无论怎么降低消耗,都改变不了启动「剑之结界」本身带来的那20点基础负荷。
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小范围结界与大范围结界在效果上的差距,只要脑子不是秀逗的了的,或者说最多就是在释放2次30m级结界跟1次80级结界这样的问题之间做出取舍,而不是想着一场战斗中放个5次1m级的结界。
以上这些就是他们这三个小时里的主要测试的内容,至于其他诸如双重强霸体状态下物理减伤叠加到了40%、星罗领域对于空间感知的精确度、新技法招式在实战中的测试……等等细枝末节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在格挡跟天赋能力的测试过程中顺带就被搞定了的,并没有花费他们太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