葩,严防死守。
几个弯岛或者大陆这边留学过去的,再有本子、棒子,顶着别扭的妆容,煞有其事说着听都没听过的奇葩事。
十年前,《英雄》时候,花旗国主流媒体还允许东方内容出现,北美观众也愿意接受外面信息。
现在是主流媒体排斥东方内容,同时北美观众不愿意了解外面的世界。
说明日子不好过啊。
去年还发生了占领华尔街,粉饰太平表面的暗流很是汹涌。
沈三通觉得更有意思的,这个时候,有人逃离漩涡,也有人想要进去。
韩憨上个月发的三篇文章,沈三通也看到了。
不再以“意见领袖”姿态直接煽动对立,而是以更温和的方式探讨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这个水平敢冠以“三篇”名号,沈三通嗤之以鼻,不过对于公知群体,韩憨“改良”的不可饶恕。
大概是谈判破裂了,所以最近几天,知名博客作者麦田以一篇《人造韩憨: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的博文,质疑韩憨奇迹背后是他父亲和营销团队的功劳,引起轩然大波。
方舟子也发了一篇长微博:“新的一季开始了:‘天才’韩憨作品《求医》分析。”
在这篇分析当中,方舟子认为,“韩憨参赛作品《求医》所写其实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或更早)的一位肝炎患者在一家小医院的求医经历,而不是韩憨作为疥疮患者在1999年的大医院的求医经历。作者的身份,更像是1977年考上华东师大中文系,又因肝炎退学的韩人均(韩憨之父)。”
沈三通甚至知道以后,会有人用网络技术查出“韩三篇”等文章都是先在其父韩人均博客上发表,然后再用韩憨博客发出。
这个不难理解,那三篇文章“老人味”很浓,韩憨作为80后是不可能有那么强的时代烙印,可能韩憨都不知道是在cospaly什么。
不过遭遇围攻不仅不会伤害韩憨,反而是帮助。
和当年王晶花出走华易一样,是一场重大危机,但是华易也借此成为了民企代表。
韩憨也是,越是被穷追猛打越是加分。
脱离了“公知”角色可能陷入的无休止争议漩涡,淡化政治标签,回归作家与赛车手的身份,专注于创作与竞技。
看似保守,实则是一种自我保护,也为其赢得了更稳定的社会认可。
如同一座围城,有人往外跑,也有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