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皇庭之下虽然存在了对外商贸,但是能够大范围和外国做生意也已经到了唐宋时期。
扬州地处华夏东南之地,距离域外的距离很远,怎么会突然冒出来个“域外商人”?
“是啊,他们是一群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人,说着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不过对于我们的细盐很感兴趣。”
常服说道:“而且,他们来到华夏还会贩卖一些水果之类的东西。”
“这……怎么听起来像是南方的蛮夷?”苏寻听出了一些东西。
他感觉到常服所说的“域外商人”身体特色,似乎有点像是华夏南部邻国之人。
“在下也不知道,不过,这些人对于我们大汉倒是很是崇拜,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在下认为他们应该不会和吴青虎勾结。”
“这么说来,你们的盐车被打劫,单纯的只是因为吴青虎偶然遇到或者是隆家的出卖?”苏寻理清楚了这些关系。
“应该就是这样。”
常服点了点头,很是认同苏寻的说法。
“隆家,白莲圣教,域外商人,还有一个可笑的吴青虎,看来扬州的水还真有点深了。”
苏寻嘴角微微翘起,说道:“不过既然你们要和我苏寻做对,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走着瞧吧。”
“家主,我们的细盐生意是不是要收缩一下?”
常服看到苏寻的样子之后,心里面也是大定,不过还是小心的问道:“最近扬州情况既然不稳定,为了生意的稳定,我们应该收缩产量。”
“不。”
“我们非但不要收缩产量,反而要继续扩大产量。”
苏寻赞许的看了看常服,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意见。
实际上,他明白在乱世之中生意的确不好做,按照常理来说常服提出收缩产量的做法是正确的。
这样可以保证自家生产出来的货物不会被囤积下来。
这也算后世一种经济学的说法。
不过,这是在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的情况之下的经济举措。
现在苏寻所在的大汉皇庭之下,虽然出现了一些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但是完全没有到了动荡的地步。
况且苏家生产的细盐是社会必需品。
不管社会如何动荡,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都会需要这种物品。
苏寻完全不用担心细盐销路的问题。
“还有,隆家既然已经倒台,我们要不要逐步吞噬他们的酿酒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