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被三丰请进屋里去谈话,宋琼瑶站在廊檐下,又恢复了那呆若木鸡的样子。她没空去理会失去长乐的悲伤,要紧的是自己的未来。
长乐去世后,没有留给宋琼瑶一分钱的财产,罗初的抚养问题成了罗家首要的议题。
背着宋琼瑶,有人提议:琼瑶还年轻,不如就放她前去。一个女孩子,罗家养到大也不算什么难事,无非是上学稍贵一些。
有人也应和:“长乐无后。要是以后有个入赘的女婿,那也算是个香火。”
有人就问:“到底你得指出一个人来。三丰老爷子来养,大家同不同意?长健或是长河来养,大家又是什么意见。没有说凑份子养的,那不成样子。”
说来说去,还是长欣提出:“孩子是嫂子生的,怎么办,也得嫂子张嘴说话。”于是这才请来了宋琼瑶。
把众人的意见都放在桌面上,琼瑶指出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孩子要读书,且一定要在县城读书,这是不会妥协的。第二,她不会回罗家大院来,没了男人,在农村难过。其他的,凭你们怎么商量。
那时长健还年轻,不愿意抚养罗初。一个孩子就是一个负担,且女孩子能有什么前途?他的建议是:大家都是罗初的长辈,大家日常都关照点,算是大家养起来的。
宋琼瑶倒是赞同罗长健的说法:她抚养罗初负担很大,倒不如大家凑一凑,每月给一点生活费,先把孩子养大。
宋琼瑶压下心里对罗家的厌恶,她现在唯一的心愿是阿初能长大。
话还没说完,罗长健马上提出:“若说大家凑钱给生活费,那么这钱不能你拿着,必须是我拿着。大家把钱给我,我花在罗初身上,给大家看账单。——你若是守不住,再嫁了,我们岂不是拿着钱养着其他人了?”
在这场争论中,罗三丰和李春仙不知是忙着悲伤,还是忙着别的什么事儿,总之他们没有发表意见。宋琼瑶的眼神飘到他们身上,第一次露出了服软的表情,想让他们看在长乐的面子上主持公道。
可惜他们老两口只是哭,哭累了就睡过去,再没说话。
宋琼瑶想好好吵一架,但话到嘴边没出口。她几乎是咽下刀子一般的恨意,带着罗初回到了县城,第二天她就去打工。
两天没有炭火,只能烧一些从别处捡回来的旧家具。冰凉的床铺使罗初久久没能恢复过来,冻得牙齿直打颤儿。
从此之后,阿初那曾经温柔贤惠的母亲就不见了。做饭的时候宋琼瑶对着墙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