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瞅了瞅郑嫚,摇摇头,示意她不要捣乱,他看出李元婴有些不对头来了,心下颇为他担心。
“既然各位一致要求我作序,我当仁不让,洪州的宿老对不住了,李某献丑了。”李元婴扭头回到座位处,闭目养神,一盏茶的功夫,李元婴进入一种恍恍惚的状态,猛然睁开眼,双目射出精光,提笔在手:
永辉三年,岁在壬子,后十月末,会于洪州都督府,文会宴请。士子咸集,群英荟萃。宴罢移居二院,李都督元婴陈词,革命三五,重启旧习,巩固新制,新旧交织,哺育士子。垫足远望,群贤环踞,感洪州地灵;阅往昔峥嵘岁月,人才辈出,叹豫章人杰。
是日也,天高气爽,暖阳高照,具醺醺然。纵横言西北铁蹄踏冰河。俯仰语长安跨马游朱雀,所以游目聘怀,足以天下之时事,信可谈也。
洪州新郡,立中国之中央,西北望长安,东南会蕃州;据江流腹地,西扼蜀地益州,东控吴越扬州,水陆皆备,山水相依,灵气具升,人杰聚集;伶伦据洪崖,断竹定律,凿井炼丹;凤凰舞萧山,神仙眷侣,箫音缭绕;诸葛武侯游青衣江,石笔定乾坤;许旌阳踏浪而来,诛恶蛟,疏河道,兴水利;俱是风流人物。
忆往昔,儒林群贤,荟萃百事:澹台子携三百子至豫章,大兴教化,广布德行;陈藩榻上徐孺子,千里负食祭黄琼;唐郎中辞官归乡,教授常百人;雷仲公拒脏金,持节巡国废污吏;陶靖节猛志逸四海;周士达文韬武略,平湘罗,克江汉。余与诸公希翼洪州诸子,承前志,兴来行,状四海,布德泽。
故诸子兴怀,凭吊先贤,后之览今,亦将有感于斯文,于是分门别类,集册成集,聊以自勉。
书写完毕,卢承庆上前观望,等待墨迹干涸的时间,他一目十行,快速浏览一遍,整篇文章无一字修改,无一处涂墨,笔走游龙,一气呵成,文章说不上多么优秀可人,但立意明确,逻辑清晰,行文简单明了,文中对洪州士子登堂入室的殷切期望溢于言表。完全可以说是序跋中上佳作。
卢承庆请宿老名士之首为诸位士子诵读序文,诵读完毕该宿老不吝言辞,大加称赞,言说字字珠玑,情真意切。诸位士子闻言也是纷纷称赞,弘文馆士子这个称呼实至名归。终于在一片嘈杂声中,文会宴终于结束,士子三三两两结伴离场,李元婴卢承庆将宿老名士送走。
当最后一名宿老离开后,李元婴一个猛转身,目光不善地看着崔简:“来人,将司功参军崔简拿下,即可押入死牢。”
崔简当场就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