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还要清君侧!你说!现在应该怎么办?”
凌厉的质问声回荡在大殿之内,朝廷的一众大臣面面相觑。
皇帝发这么大的火,他们也是头一次见。
众人齐刷刷的看向江宁,等待他的回答。
然而,江宁却十分淡定,他眉头微皱说道:“启奏陛下,此乃大喜!”
“大喜?什么大喜?岳家军都要造反了,你还说大喜!”赵康怒不可遏。
江宁一脸平淡道:“回陛下,不管怎么说,在您的英明神断下,我南赵收复了大梁城,光复了旧都,雪了我百年国耻,自然是一件大喜事!”
听到这话,赵康不好再发脾气了,因为从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的。
平复了一下心情,赵康语气稍缓:“那岳家军呢?应该如何处置?”
此时,所有的目光都在江宁身上,他们都在等着这位丞相大人,说出个一二三来。
毕竟,岳家军可是明着说要清君侧的。
如果真造反杀进京城,他们这些人极有可能成为被清的那部分人。
此时的江宁也在紧张的思索着。
他和岳长缨也算是见过几面,对其也算是比较了解。
这姑娘虽能征善战,但其骨子里和他父亲是差不多的,愚忠,毫无底线的愚忠。
且还没有任何政治头脑,许多事情都不懂得变通。
所以,他才敢放任候石元支持岳长缨,让她和北方十八部鹬蚌相争。
然而,现在事情的发展已经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岳长缨像是突然开窍似的,不搞愚忠了,开始扬言要清君侧。
出现如此大的变化,如果不是她得了失心疯,便是另有原因。
这时,江宁也想到了李敬忠书信中的另一个人——唐参赞。
根据书信所言,此次攻克大梁城,这个唐参赞当居首功。
而且那些大逆不道的话都是他说出来的,自始至终岳长缨都没有说过任何僭越的话。
所以事情的关键点,便落到了这个唐参赞的身上。
想明白之后,江宁开口道:“陛下,依臣之见,岳家军还是忠于陛下的。”
“只不过,先前有些误会,导致君臣互相猜忌罢了。”
“只要误会解开,一切都好说。”
“既然,他们要军粮给养,朝廷不妨先给他们,以此来平息他们的怒火。”
“同时,我们再派出大臣前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