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步。
简单估量了下大明朝廷,徽商商帮之间的“微弱差距”后,便果断选择了拒绝。
那时,徽商商帮中人,最好的结局,是跑路海外,虽说朱家人也想睁开看看世界,但还不想像孔家那样,身死族灭。
所以,在徽州府迎来大清洗时,朱家人退了从徽商商帮得来的银子,看在朱子的面子上,朱家平稳落地。
待到东南军队、孝陵卫、中都留守司兵马和锦衣卫,多番清洗反贼完毕后,徽州府已然残破不堪。
徽州府县的家族,死的死,残的残,独胡家、朱家保全。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胡家、朱家选择强强联合,结下了姻亲,可以说,在徽州府内,风头一时无两。
在看到胡宗宪家书,知道“清丈田亩,均地于民”国策时,胡家、朱家还以为是朝廷兼并土地的老一套手段。
先以均地名义把田地收上去,再“百姓土地三七分账,乡绅田地如数奉还”。
于是乎,在所有徽州府家族、百姓贱价卖田的时候,胡家将一百万两银子全部拿了出来,朱家又变卖了些朱子手札,也凑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买下了五十万亩田地。
在胡宗宪闻听家族、姻亲家族的壮举后,险些没有当场昏厥。
别人清地,自家抄底。
等到国策推行到徽州府,胡家、朱家必然亏个底掉。
胡宗宪就在悔恨,当时朝廷清洗徽州府时,怎么没把家族中的蠢货给清洗掉。
“汝贞,国策推行到南直隶,至少也要一年光景,其他人可能小赚,但胡家、朱家也不亏,还能收成一年。”张居正出言安慰道。
大明朝的田地,会一县、一府、一省推进清丈、均还,这需要不少时间,来年开春,胡家、朱家还能种一年地,收一年作物。
二百五十万两银子,还没有完全打水漂。
只是,这份安慰,胡宗宪并没有觉得慰籍,时至今日,大明朝对土地种植作物的限制还存在着。
也就是说,二百年前那块地是种稻子的,现在还是种稻子。
今年粳米价格,是五钱银子一斗米,一斗米是二十斤,以五两银子,种一亩地一次,必须要收成二百斤粳米,才能收回田地本价。
再算上插的稻秧秧苗价格,插秧雇佣人的价格,收割稻子时雇佣人的价格,打谷雇佣人的价格,一亩地,要收成三石粳米,才能不亏,或有点小赚。
大丰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