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熙宫。
朱厚熜看着内阁呈奏,改六经为六艺,不妨说是将大明朝建设的十万座社学学堂改成了社学武堂。
学堂、武堂,都不影响基础的识字,而之上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将全面武装每个学子。
时间是个轮回,重文抑武、重武轻文,兜兜转转,现在,轮到了武道大兴。
也是啊,征战世界,国民没有充足驾驭世界的血气怎么行?
阁老李春芳在这道奏疏下,隐藏的种种计谋,朱厚熜自然是看了出来,难得的,露出了笑容。
比谁活的长久?
朱厚熜倒想看看,兴化李家,到底还能再传承多少年。
唤来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黄锦将奏疏加印,再发还内阁,降至全国。
兴化李家擅书。
妖魔、志怪等书,又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在此道上,兴化李家的名声很大。
李春芳和门客吴承恩写的西游记,锦衣卫是逐字逐句抄录递送到宫中,之前朱厚熜已经敲打过李春芳一次了,李春芳和吴承恩也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删改。
但也只改了“狮驼岭”的情节,而对“车迟国”中,国王沉迷修道,忽视朝政,“朱紫国”中,锦衣卫、司礼监两个大明朝特有的衙门,特务、宦官干政没有任何改动。
这讽刺的是谁?
作为读者,朱厚熜对这本艺术水平很高的著作评价也是很高,但作为书中主角,朱厚熜的心情就不那么美妙了,再胡言乱语,就只得开了李春芳、吴承恩的“盒”了。
“是。”
……
在“重武轻文”的新国策下,那个敲打,除了一些有心人外,没有太多人在意。
一时间,高拱内阁被骂上了天,连那些决心避世隐居的儒家硕儒都被逼了出来,纷纷张榜贴文,痛骂高拱内阁全是欺师灭祖、离经叛道、数礼忘文……的小人。
特别是内阁首辅大臣的高拱,新郑老家、山西祖籍的祖坟,河南、山西两地都上报了有人夜间为其“松土”的情况。
吓得两省巡抚连忙派人修复,然后让人日夜守着,有内阁一百多年,可还从没有当朝首辅大臣祖坟被刨之事发生。
即便是严嵩、严世蕃父子作恶多端,罪恶昭彰,生前也无人敢动其祖坟。
显然,高拱的“声名”已经超过张居正了。
高家祖坟动不了,但那些硕儒却没想着就这样善罢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