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写篇《论学术圈演员的自我修养》,估计都会被人奉为圭臬。
社会还是比较现实的,一般是结果论导向。
许青山暂时放下了手里的这些书和手稿,开始全力快速地修改起了自己的论文。
在邮件里,陈大跃也有提到了他和夏壁灿对于许青山安排和建议。
希望他能够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加急把文章修改出来,然后按照流程投递到ICML国际机器学习大会上去,等待会议学术评审的意见。
如果能够成功。
那他将成为华夏首位在国际计算机领域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报告的高中生。
听一听就觉得很劲爆。
就算不成功,也没有什么损失,继续按照正常流程,由夏壁灿作为通讯作者去投稿期刊,然后再继续投稿给别的学术会议。
其实许青山也没有想到老师们这么快就想让自己去参加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
这是件好事。
目前国内的研究进展相对来说还在蓄力发展的阶段,西方学术圈的优秀学者的数量有多年的积累,还是更多的。
特别是那帮在上个世纪后半叶做出巨大成果的顶级学者们。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就代表着许青山有机会能够和一群在这个世界上、在该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学者们进行直接的深层次交流。
众所周知。
不管是写文章也好,还是做学术研究也好,还是做其他的创造性内容也好。
只要是涉及到创造,涉及到创新。
那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进行沟通,进行灵感的碰撞,会很容易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成果就是在和同行的争辩或者讨论中进行、完成、得出结论。
许青山在修改完论文之后。
把论文再发给他们过目,这次没问题之后,就会投稿会议。
京大那边。
夏壁灿在收到了许青山快速修改完的论文之后,又是忍不住阵阵感慨。
他想来想去,在给许青山打了个电话征得了许青山的同意之后。
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
“喂?老郑吗?是我,夏壁灿。”
夏壁灿表情还保持着刚刚看许青山论文的表情。
“老夏?你个大忙人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要不要再来江东大学指导一下?我们这个人工智能所刚建起来,可是很欢迎你们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