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结果难料。
变数太大。
朱标犹豫一阵后,还是摇了摇头。
太过冒险了。
而且要改很多东西。
这会造成天下极大的动荡跟不安。
朱标押了一口茶,将茶杯捧在手中,缓缓道:“你的想法很激进,也的确有几分可取之处,但治国是不能这么急功近利的,而且你能够想到这些想法,宋代的朝廷官员岂能想不到?我大明朝的官员又岂会想不到?”
“但至今无人写过这般奏疏。”
“这或许也足以证明,你的想法难经推敲。”
夏之白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他沉声道:“这就是我这次来的目的。”
“我要亲自去实践一番。”
“不过我其实知道大致的问题所在。”
“一来,宋代是与士大夫共天下,公家跟士大夫并不是一体,士大夫自身获利,自不会拱手让利。”
朱标蹙眉。
夏之白继续道:“至于大明官员为何没人上疏,因为当今陛下不愿意听。”
“陛下对于商业运作,有自己的想法。”
“大明的食盐生产份额,某种程度上是定额的,是朝廷通过计算人口,再规定食盐的配给制度,进行量入为出开采的。”
“陛下想要的天下是一个相对静止的天下。”
“甚至是一成不变的。”
“定额规定天下收上的田租,定额生产多少食盐,还有铁器等等,让天下始终处于一个缺少变化的状况,通过这种形式,让天下长期处于一潭死水,减少因为需求增加,产量增加,可能出现的贪心跟欲望,让自家天下一直持续下去。”
“大明的官员深谙这点,自不会去自讨没趣。”
“而且朝廷约束的越死,越能给下面官员上下其手的机会。”
“他们自也不乐意去变。”
“最后一点,也是很多官员望而却步的,便是运输问题。”
“食盐运输不易,若是朝廷负责,定然要拿出不少的钱粮,而这是当下朝廷根本给不起的,加之一些官员有意夸大运输成本和贩售价格,也让陛下不禁望而却步。”
朱标目光微阖。
他已大致明白了夏之白的来意。
他要动大明盐政制度。
但只有这三个理由,不够,而且是远远不够。
夏之白并不急。
他要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