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
“如今应天府稍微有规模的饭店等食铺,基本都选择了购买我们的食盐,这每月的销量下去,都达到了上万斤,其中还有不少的高价盐。”
“对于百姓,京都盐业采取的是薄利多销,但百姓口袋里并无多少钱财。”
“用盐也十分拘谨。”
“很多都是一锤子买卖。”
“但这些饭馆、食铺就不一样。”
“他们日耗盐较大。”
“这些才是京都盐业细水长流的主客。”
“也是盐铺的稳定收入。”
夏之白用热帕擦了擦手臂,这才重新放回热水里。
黑娃的这种想法,京都盐业里很多人都有,都觉得完全没必要,也都认为是多此一举。
但夏之白从不这么认为。
他的目标,从来就不是为了挤压其他盐商,也不是真的去卖盐,而是要市场。
垄断了应天府的市场后,他并不会停下脚步,而是会继续扩张。
这也是他为什么前两月,一直往寿州、滁州跑的原因。
提前做好准备。
他的确答应朱标只卖应天府。
但他可从来没有答应,不会将‘京都盐业’扩张出去,只不过是以‘分店’的形式,陆续占领寿州府跟滁州府,继而一步步扩张到整个北方。
最后是南下。
彻底垄断整个食盐业。
不过夏之白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就是挣钱真难。
在他过去的印象中,食盐是暴利行业。
他刚涉足时,也是这么想的,以为轻轻松松,就能赚几万、十几万、乃至是几十万两银子,但实则根本不是。
在这种极度压榨百姓血酬的模式下,扣除盐税跟盐引的钱,他一斤盐的真正利润只有五文。
卖出五十万斤。
也只能得到二百多万铜钱。
折合成银子,也就两千多两银子。
一年下来,除开头月的不正常利润,真正的利润也就一至两万。
这还是完全垄断应天府食盐供应的情况。
若是还有其他盐商抢占市场,利润只会更低,虽然依旧是暴利,但并不是那种轻轻松松,月入上万、年入百万的,不过夏之白并不急,应天府一地的利润是不够。
但若是整个北方,乃至是整个天下。
那就够了。
他曾私下问过户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