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更是如此,若是能通过国企的形式,在地方遍布眼线,对天下安稳是大有裨益的。
也对地方官员是极大的警告。
朱标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不妨一试。”
“如今在夏之白的手中,至少已证明了盐业,朝廷在数年后,就能收回支出,并转化为利润,借此朝廷还能打击私盐贩子,同时降低商人从中牟取暴利,为百姓减轻负担,可谓是一举多得。”
朱元璋看了朱标一眼,又扫了眼夏之白,心中有些不踏实。
他开口道:“应天府是应天府,其他布政司是其他布政司,并不能同等看待。”
“咱不信你不清楚这个方面。”
夏之白点头,笑着道:“陛下英明。”
“京都盐业的运行模式,在天下并不完全适用,这一切除了需要有配套的盐池,更关键的是煤矿,因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只能在北方进行推广,南方相较并不那么容易。”
“而且制盐成本尚好,最大头支出的是运输。”
“因而臣建议将驿站两分。”
“一部分依旧维持原样,另一部分用作‘邮局’,专门用来转运货物。”
“亦或者.”
“朝廷在驿站负责的道路上,另建一个国企,用来负责运送货物。”
“朝廷为此发行专门的‘票引’,根据商品类型、重量、大小等做一定的定价,当然若是有军国大政,无条件驿站优先,但在其他时候,则让‘邮局’也能够使用那些最便捷最宽敞的道路。”
朱元璋皱眉。
驿站关乎着天下军国大政传递。
他哪怕是对官府有再多精简,都没有动过驿站半分。
他深知情报的重要。
兵贵神速。
但信息传递,同样价值千金。
只是正如夏之白所说,驿站占据着天下最好的道路,但很多地方都是闲置的,一年也仅有少数时日会使用。
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若是能合理的利用,不仅能为朝廷带来一笔不菲的收支,更能借此统计天下的商贸情况,让朝廷对地方的繁荣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还能打击地方上的走私,以及控制天下消息的传递。
但有利自然就有弊。
驿站牵涉到的事情太多了。
若是因民间货物,而拖慢了国家大政的传递,对天下的影响难以估量,尤其是大明周边并不安定,若是贻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