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战死于前两次的北伐。”
“这样的凄惨状况在北方很常见。”
“靠着这一群老弱病幼,北方就算想发展,又能发展到哪去?”
“文不昌,武难平。”
“要是朝廷不出手,靠北方自己休养生息,多久才能恢复正常?要多久才能追赶上南方?等北方真的恢复了元气,只怕南方早就雄踞整个朝堂了,北方那时还有多少话语权?”
“殿下出自南方。”
“对朝堂的一些情况有所了解。”
“南北相轻,互相倾轧严重,南方士人看不起北方士人,南方官员瞧不起北方官员,南人也看不起北人,背地里,南方的官员一直在朝堂排挤针对北方官员。”
“若非陛下压着,只怕北方官员,早就被赶出去了。”
“只不过殿下乃至诸多藩王,都没有意识到一件事,北方诸镇,在一众文官眼中,都是可以抛弃的,也都是朝廷的累赘。”
“眼下只不过是陛下的威望足够高,能够压下这些质疑的声音,等日后南方官员独大,这些所谓的九边重镇,都会被陆续抛弃掉,因为留着这些卫所,对朝廷的钱粮消耗太大了。”
说着。
夏之白还目光微异的看了几眼朱棣。
明代边防之坏就始于燕王。
或许,历史上的朱棣是想一劳永逸,在裁撤完长城以北的卫所后,便卯着劲,效仿朱元璋,进行了五次漠北讨伐。
然而就实而言,朱棣的这五次讨伐并没有取得太实质的胜利,每次都是带着数十万大军,结果雷声大雨点小,战果平平,始终没能将蒙古的主力一网打尽。
自然也就没能完成清除明朝边塞的困扰。
然后在明朝几代帝王接力下,大明的防线终于缩到了国门。
“他们敢!”朱棣怒目圆瞪。
夏之白摇头,平静道:“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若是殿下面对那种局面,也会这么做,因为北方养不起这么多卫所,越到后面,朝廷供养这些卫所投入的钱粮就越多,最终多到朝廷承担不起,只能放弃。”
“开中法殿下应该知道。”
“是朝廷以盐、茶为中介,召募商人输纳军粮、马匹等物资。”
“为什么朝廷要实行开中法?”
“就是因为朝廷自身没办法供应上,不得不借助商贾的力量,即便如此,在辽东、宣大、甘肃等地,依旧不时会出现食盐粮食短缺的问题。”
“归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