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天下其他地区经济盘活,让江南不至于一家独大。”
“打破江南经济的篱笼!”
“目前最简单的,就是开海运。”
“让南北经济交流,有更便捷的方式。”
“不过此法,就目前而言,是单方面南方受益,南方的商品也会大肆倾销北方,积压北方的市场,因而光靠开海运明显不足够,而朝廷目前并没有下定决定,跟北元交好,甚至想交好,还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这个目前不想。”
“北方盐市、煤厂,一定会开起来。”
“还有纺织厂。”
“我这次回来,便是想制一台纺织机,到时在北方推广,北方地方人稀,土地相对南方没有那么紧俏,有更多的田地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这是北方的优势。”
“因而目前北方的优势是煤、铁、纺织。”
“但靠这些依旧不够。”
“而且随着江南盐企的出现,势必会挤压灶户的生存空间,到时数十万灶户没了生计,就算想替人种田,也没有那么多田地能种,因而我还想将南方的人口北引。”
“靠寻常的办法很难。”
“南方再不好,也比北方优渥。”
“所以得开出其他让人不能拒绝的理由。”
“我决定上疏朝廷,在北方推行事业编的编制。”
“凡是在北方的盐业、纺织业上工的工人、矿工等,都能获得编制,而获得编制,将会一直在岗,没有被辞退的风险,就算是等老了干不动了,工厂还会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生活费。”
“不多,但勉强能活人。”
“而且会尽量将他们安排在远离战场的地方。”
“甚至.”
“我会直接宣传。”
“大明上百万将士,绝不会让北疆沦为战场,战场只会在大明疆域之外。”
“靠着南方自己的压榨,加上北方的宣传,接下来几年,将会有不少过去难逃的北人回归,按我的预估,差不多能有二三十万的样子,虽然相较南方人口,不算什么,但对北方却很紧要。”
“另外。”
“因为北方人口稀少。”
“很多物资运送不便,因而会改制驿站。”
“将驿站职能一分为二,除了维持之前的功能,同时具有运送民间物资的能力。”
“加快物资运送速度。”
“让人力尽可能的不被浪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