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嘛,有私心才是常态。
人若是没了私心,天下也就少了进步的动力。
就跟货币政策一样,适当的膨胀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只要私心没有过了度,那也算不得什么,而且他对自己的讲课还是很满意的,他相信在他的熏陶下,应该不至于培养出大奸大恶的人,若是真的培养出了,自会有法度惩治。
他并不会因此徇私!
很快。
大厅就挤满了十来岁出头的少年。
一个个都端着自己的小木凳,老老实实的坐在屋里,并没有多少书本,但都拿着一张纸,也都统一在一方砚台中给蘸了蘸墨水,对于这一套动作,他们已十分熟悉,都不知重复过多少遍了。
没一会,夏之白来了。
本就安静的大厅,眼下更寂静了。
安静的可谓落针可闻。
夏之白走了进去,板着脸,不苟言笑的去到正前,也不知夏之白耍了什么戏法,前面突然就多了一方黑板,拿着一块炭笔,在上面书写起来。
吕沧、青雉等人连忙拿着纸誊抄起来。
他今日准备讲的是《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这本编年体史学巨著,在夏之白心中地位很高。
甚至在他心中高于史记。
不过差距并不大,两本本就是公认的‘史学双壁’,。
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杀掠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
所过郡县,赤地无余,春燕归,巢于林木。
他自然是节选的片段。
若是整篇,实在太长了,也没太多意义。
虽然他节选的有点残忍,但大明毕竟跟后世不一样,他们对过往的吃人岁月是有所了解的,唯有加深那种人相食的恐惧,才会加强这些人改变的动力。
他们也是见过血雨的,跟后世温室花朵不同。
若是给他们讲什么‘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哭了,有再青的时候.’,就有些无病呻吟了,他们潜意识是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安宁的场景,本就是东躲西藏,流离失所,甚至是无家可归的一群人,是难以对这种场景感同身受的,唯有苦难跟兵戈的战乱,才是他们最切身的体会。
这是一群苦命人。
他要告诉这些少年一件事。
在史书中史学家们用详尽的笔墨,记载了历代王朝的兴起与衰亡,再现了帝王将相的文治和武功,见证了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