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刻石之请,朕准奏。然则,谁来撰写碑文?众臣议开了,推举裴相来写,裴相无暇写,推公卿来写,公卿不愿写,推郎官来写,郎官不敢写,推博士来写,博士写不了,推翰林,翰林院当值段文昌说,不如谁建议谁来写……宪宗闻言大笑,紫宸殿内一时间喧闹非凡。宪宗忽然说,肃静……朕想到一位人选——新任刑部侍郎韩愈,诸位以为如何?
裴相说,圣人,韩愈曾上表《论淮西事宜状》,后又任行军司马,随臣宣慰淮西,于淮西之事,十分清楚,韩愈为文,慷慨激昂,无所畏避,必能尽写淮西功绩。平淮西碑一文,臣以为非韩愈莫属。众臣附议。当日,段文昌草了诏,宪宗画了敕,发到了刑部。韩退之接到诏令,五内震骇,心识颠倒,宪宗赏识他的文笔,他受宠若惊,宪宗指定他来写平淮西碑,他又觉得过于超拔,淮西这一篇大文章,写好了千古流传,写不好千夫所指,他很矛盾,十几天过去了,还不敢动笔,一直到三月二十五日,他才向宪宗呈上平淮西碑文。——义山,你的古文以韩退之为师,《平淮西碑》能背诵么?
李义山说,小子背得不全,只诵得三五句。
令狐壳士说,读来听听。
李义山说:天以唐克肖(继承)其德,四海九州,悉主悉臣。皇帝既受群臣朝,曰:今传次在予。予不能事事(治事),其何以见于郊庙?群臣震慑。明年平夏,又明年平蜀,又明年平江东,又明年平泽潞……九年,蔡将死,蔡人立其子元济以请。不许,遂烧襄城,以动东都。皇帝历问于朝,一二臣外皆曰:“蔡帅不庭授(朝廷授予),于今五十年,传三姓四将,兵利卒顽。因抚而有,顺且无事。”万口和附。皇帝曰:“惟天所以付任予者,予何敢不力?”曰:“(李)光颜!为陈许帅,河东三军,汝皆将之。”曰:“(乌)重胤!朔方七军,汝皆将之。”曰:“(韩)弘!汝以卒万二千,往讨之。”曰:“(李)文通!宣武四军,汝皆将之。”曰:“(李)道古!观察鄂岳。”曰:“(李)愬!汝帅唐、邓、随,各以进战。”曰:“(裴)度!汝长御史,其往视师。”曰:“(梁)守谦!汝惟近臣,其往抚师。”曰:“(裴)度!汝其往,衣服饮食予士。凡兹廷臣,汝择自从。”颜、胤、武合攻其北。道古攻其东南。文通战其东。愬人其西,得贼将,辄释不杀;用其策,战比有功。十二年八月,丞相度至师。元济尽并其众洄曲以备。十月壬申,愬用所得贼将,自文城因天大雪,疾驰百二十里,用夜半到蔡,破其门,取元济以献。尽得其属人卒。辛巳,丞相度入蔡,淮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