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海湾的浮冰被蒸汽炮舰的舰艏撞得粉碎,八道滚滚而起的黑烟搅动着天空当中铁灰色的云层。左宗棠按着腰间咸丰帝御赐的佩刀,眼角余光扫过港口炮台上的那面“万里长城永不倒”旗——崭新的军旗之下,余万清麾下的一个团的太平军官兵,已经进入阵地,十八门从英吉利、法兰西进口的岸防大炮,已经严阵以待!
左宗棠发动海参崴起义的时候,总共拥有30艘舰艇(其中8艘蒸汽舰)的英法联合舰队并不在这座北方军港内喝西北风,而是躲在温暖舒适,而且“花姑娘大大的有”的日本长崎港“避寒”。根据计划,英法联合舰队应该在西历的五月初,等到海参崴港口内的浮冰彻底消失,才会抵达这座港口。然后带上左宗棠麾下的一部分兵力北上进攻堪察加半岛上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
可是这帮“怕冷”的洋鬼子,却提前结束了他们的日本假期,在海参崴港易帜后的第十天,就气势汹汹进入了已经被左宗棠完全控制的海港。
“呜——“
英法联合舰队旗舰“怒涛号“拉响汽笛,二十门舷炮齐刷刷转向岸防工事。穿着笔挺的英国海军上将詹姆斯·斯特林扶着镀金望远镜,镜片里映出太平天国的一片明黄色旗号在海参崴春天的寒风中猎猎飘扬。
“上帝啊,这是怎么回事?海参崴不是清国的港口吗?怎么一夜之间就挂出了太平天国的军旗?“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夏尔.黎峨.德热努伊海军少将有些焦虑地走来走去,甲板随着他皮靴叩击微微震颤,“但愿中国人的内斗不会影响到我们北上进攻俄国人的作战计划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战事进行得很不顺利,伦敦和巴黎急需鼓舞人心的捷报!“
挂着英国东印度和中国舰队总司令名号的詹姆斯.斯特林海军上将这时放下望远镜,呼出一口白气,对身边的法国海军少将道:“中国人挂出欢迎我们靠岸的信号旗了.看起来还有的谈。”
热努伊海军少将还是显得有点焦虑:“只怕堪察加半岛上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里面的俄军已经严阵以待!我们本来指望能将远东俄军的主力吸引到黑龙江方向,可是现在清国大乱,已经无法在黑龙江方向上向俄军施加压力了。穆拉维约夫已经有了足够的兵力加强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的防御.”
“别想那么多了,”上了年纪的英国海军上将收起了望远镜,眺望着已经出现在码头上的太平天国总督仪仗,从兜里掏出了根雪茄和一包黄磷火柴,他点着了雪茄,吸了一大口,然后喷出一口烟雾,迷了自己的眼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