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万民,皆是大周子民,如果只是因为匈奴人势大,就任由子民受其辱,那么以后还有人愿意保卫国家吗?”】
【“退让与妥协,永远不是一个国家当行之道。”】
【“大周山河,不光是天子的山河,不光是大周列祖列宗的山河,也不是我楚氏...一家一姓的山河,还是这些大周子民的山河,世昭不才,亦愿拼死守护。”】
【你以军法处置了大宁节度使吕卓以及那些不战而退的将领。】
【贞平三年十月,楚世昭率军重新夺回了大宁府,但是整个大宁府早已破败。】
【匈奴人面对楚世昭的行为感到疑惑,他们认为楚世昭应当先行讨伐南边的宋朝才对,不该向他们发起挑衅。】
【很快,匈奴人派遣了族中有才学的巫师当做使者。】
【“大王何故与我等再起兵戈。”匈奴使者不以为然地问道。】
【在匈奴人眼里,他们不过是杀几个人,抢一点东西,大周王朝有的是人,有的是东西。】
【楚世昭在大宁府接见了匈奴使者,本以为匈奴人是想要借此修好,却不成想对方不仅没有缓和的态度,还要质问他为什么要和匈奴人为敌。】
【他不怒反笑道:“是你们,在与我为敌。”】
【“我听闻在大周的南边,有一伙人起了叛乱,新立了一个朝廷,取名为宋,大王不去讨伐宋人,跑来和我们作战,这不是在自取灭亡吗?”】
【“自永晋二十八年以来,你们匈奴人年年进犯边塞。”楚世昭将手中的奏折丢在地上。】
【“二十九年二月,杀千人而逃。”】
【“二十九年五月,夺百户离去。”】
【“二十九年八月,屠鹿津县。”】
【“这其中累累恶行,还需要本王亲自念给你听吗?”】
【“弱肉强食,自古以来皆有这样的道理。”匈奴使者犹豫片刻道:“何况,只是因为这些小事,大王就要与匈奴开战,岂不是给了宋人机会。”】
【“大王还是要权衡利弊为好啊。”】
【“我们虽然侵扰边塞,却没有入主中原的想法,大王只要给点好处,能让我们匈奴人过冬,我们自己就会退去。”】
【“可是宋人不同,他们是反对你们大周王朝的人,一旦大周和我们匈奴开战,他们就有了获利的机会。”】
【“大王既要和我们匈奴开战,又要和宋人开战,此腹背受敌,此等利弊,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