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军,他们很多人的武器、甲胄都是老化、退化的。
根本打不了仗,只能欺负欺负那些没有兵器,刚刚起步的起义军。
而大周王朝装备最好的,就是藩镇上的边军,一个比一个能打。
因为这些边军常年戍边,还要和外边的异族缠斗,要是这些作战的装备跟不上,早就被击碎了。
背嵬军现在拿着的就是楚世昭手上最好的资源。
使用那些战法的最终目的,对于楚世昭而言,只是减少背嵬军的伤亡。
就是哪怕掉一个人,楚世昭都能感觉到彻骨的心痛。
要是背嵬军全军覆没,楚世昭恐怕想死的心都有了。
【永晋三十三年四月七日,楚世昭大破马溯安的军队,一路追击马溯安的残部到了阳泉一带。】
【马溯安溃败之后,他立刻是寻求匈奴人的援助。】
【晋阳官军损失了7539人,马溯安的叛军在大战之中折损了59231人。】
【永晋三十三年四月八日,楚世昭打下了阳泉,随后转战忻州,一举而下,顺势攻打朔州。】
【马溯安溃败之后,他的叛军残部只能节节败退,而他原本占据的城池,大多都是凭借武力而霸占,民心不稳。】
【在楚世昭率着王师而来后,很多地方都没有抵抗,只留下一批叛军负隅顽抗,但最终不敌楚世昭所率的军队。】
【永晋三十三年四月十二日,匈奴人烧毁了大同城,他们劫掠大同的百姓,使这些人为劳奴,裹挟着这些人口一并撤回了草原。】
【面对马溯安的求援,匈奴人避而不谈。】
【永晋三十三年四月十七日,当杨延朝带着一支北府先锋军夺回大同城时,却看到了遍地残骸,满是灰烬的大同城,心中百感交集,翻身下马之后,他到处在大同城内寻找一息尚存的百姓,结果却发现整个城池早已空无一人。】
【他悲愤不已地将拳头砸向了地面。】
【永晋三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马溯安没有从匈奴人的手上借到人马之后,辗转向卢毅求援。】
【四月二十五日,马溯安投顺卢毅,成为了卢毅麾下的部将,在范阳一带死守,抵抗楚世昭的军队。】
【永晋三十三年五月,卢马之乱引发的政局动荡,牵引了整个北方的乱局。】
【永晋三十三年六月,卢毅知道眼下的战争陷入了僵持的局势,若是他这一路打不开局面,即将迎来腹背受敌的局面,他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