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觉得这个匿名之人倒是把问题看得通透,越是在长安,其实越能感受到楚世昭的压迫感和为难之处。
他上有三位有着世家大族支持的兄长,不仅持有皇后王从徽的支持,还有王氏桃李多年的门生,以及那些和王氏交好的大族。
楚世昭仅仅只是对付世家大族也就罢了,他还要对付皇后,还要对付自己的兄长。
而真正能做到限制这些人的,只有永晋帝。
没有永晋帝的支持,楚世昭想要行事是真的举步维艰,可是永晋帝又怎么可能支持楚世昭这样一个孤家寡人呢。
无论是出身的排名,还是地位,还是身后的背景,楚世昭看起来都不是那么的有前景。
否则,也不可能没有人支持楚世昭了。
桓奕想到这里,又感觉这才是对桓氏有利的地方,这意味着在楚世昭最艰难的时刻,桓氏是最能站出来挺他,甚至于带他渡过危机的关键助力。
现在,桓奕知道了还有跟她一样的人,可以共同进行推演,猛然意识到,觊觎楚世昭的人,并非只有她这么一个。
这就让桓奕有了紧迫感,她要尽快在楚世昭这边占据一席之地。
而模拟推演到了末期就放去托管的楚世昭,一觉醒来,就奔波在了三府军。
这一次模拟推演,楚世昭的脑海里对三府军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知道了三府军上下,哪些将领是可用之人,哪些将领是拉拢都不可能拉拢的对象。
楚世昭可以避开那些实际上早就和王氏眉来眼去的将领,而直接去接触那些士族体系外的军户,老一辈将门。
像杨方这种,就属于老一辈将门子弟,是勋贵派系出身的,跟王氏完全不是一路人,利益结构就不同。
甚至,杨方的家族式微,很大程度都是要拜这些京兆名门所赐。
中央朝廷以文抑武,地方武装以武通礼,是王朝末期最明显的特征。
正是中央朝廷对武臣的压制,导致了中央的将领没有实际权力,也没有什么能力,无法解决外在的叛乱,又被文臣压得狠。
杨方在楚世昭示好以后,立刻表示出顺服的态度,其中缘由就在于东宫楚世煦并不怎么需要他,而杨方想要生存下去,也需要一个靠山。
虽然楚世昭现在看起来不怎么厉害,但至少楚世昭是大周王朝的宗室,是亲王。
可本质原因是——杨方混不到东宫这边去,这一点才是他不得不选择楚世昭的理由。
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