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天佛号现前,但是他对于世间的贪欲、世间的情感比谁都重,完全不对。
就是说我佛号念我的、你烦恼走你的,咱们两个互不干扰(呵呵),互不侵犯,大家互不侵犯条约。这个地方会有什么问题?你平常可以互不侵犯,但是临命终的时候你就有问题了。
憨山大师说:念佛人不对治烦恼,烦恼是熟境界、念佛是生疏的境界,你迟早有一天在临命终的时候,两个要翻底牌的,一定要真妄交锋的。你放纵烦恼,烦恼就不断的增长,佛号也增长,就像憨山大师说:佛号也增长、烦恼也增长,但是烦恼是熟境界,佛号是生疏的境界,终于在临命终的时候为烦恼所灭,你的佛号被烦恼吃掉了。
所以彻悟禅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之要务。」这句话非常重要,你平常不能只是生善,你还要灭恶,就是你一定要在寂静的心中建立一个佛号,然后烦恼现起的时候你要记得提佛号,转念念佛,要用佛号来调伏烦恼,试试看。
你不能够说念佛的时候念佛,出来佛堂的时候就是你放逸的时候,放逸了又去念佛,你佛号跟烦恼完全是并行的,到临命终的时候两个就要接触了,那就是看谁厉害!那当然是烦恼厉害,因为烦恼是熟境界,无始劫来串习所成,佛号是今生才修习。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你在修行的时候,除了建立你心中的所缘境,你要记着调伏烦恼,这个是重要的观念。
庚三、贪味静虑戒
辛一、染违犯
前面两条戒,第一个是初学、第二个是正修,第三个就是功德。功德生起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我们看戒文: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贪味静虑,于味静虑见为功德,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安住在菩萨种性的菩萨,「贪味静虑」,静虑是四禅八定。为什么在静虑中加一个味呢?因为四禅八定的明了心中有种种的三昧乐,就像滋味一样,有种种殊胜快乐的滋味。菩萨经过长时间的强迫自己专注,他终于把心中的妄想停下来,这个时候禅定的心现前,身心有殊胜的轻安乐,他对此轻安乐深深的爱着,而且对于这种三昧的快乐见为功德,认为「这个就是我究竟的归依处、这就是涅槃了,我已经大事已办了,不必再进步了」,生起这样的一种情况,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就是说禅定的心情虽然是有三昧乐,但是禅定毕竟是有为法,也就是说禅定虽然一时的一片太平,因为我内心当中明了寂静,但是你无量无边的烦恼跟罪业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