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一、习学失仪四
壬一、不学小法戒
癸一、染违犯
子一、辨染犯相
我们修学般若法门所必须遵守的轨则,这当中有两科,第一科是对法明犯,法就是菩萨所修学的法门,我们在修学法门的时候要注意的轨则。这当中又分两科,辛一是习学失仪,就是我们在学习菩萨的戒法的时候失去正确的轨则,叫习学失仪,这当中有四条戒,第一条戒是不学小法戒,就是不修学小乘法。不学小法戒分两科,癸一是染违犯,这当中分两科,先说明辨染犯相,说明染污犯的相貌,我们看戒文: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菩萨不应听声闻乘相应法教、不应受持、不应修学,菩萨何用于声闻乘相应法教、听闻受持、精勤修学。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安住在菩萨种性的菩萨,他内心当中生起了如是的知见,生起一个知见不应该说是犯戒,因为他内心当中这种知见还是不决定,还是一种自受用,但是他这个知见并没有经过他的学习、或者善知识的开导而化解,这个知见在内心当中一次一次的串习,到最后就转成了「立如是论」,他对这样的知见产生了胜解,他就以种种的文字来安立宗旨、发表他的宗旨,这个是公开的在大众当中宣说。
他是怎么个说法呢?说身为一个菩萨,我们不应该听闻小乘的教法;就算你曾经听了以后,你也不应该去受持,受持就是忆念不忘,你应该把它忘掉;而且不应该去如法的修学。
小乘的教法主要的是《阿含经》跟阿毘达磨,小乘教法主要的观念就是三法印,三法印就是把生命分成两部分来观察:第一个是三界的流转,三界流转所安立的教法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是三界的果报是无常的,无常的本身就是不安稳性、就是苦,苦所以无我。如果我们生命当中有一个主宰的我,谁愿意得到痛苦呢?所以从无常的变化当中知道生命是苦,而苦当中知道我们对生命没有主宰性,是业力在主宰,就用这个无常无我的道理来观察三界的果报,这是第一个观察。第二个是对涅槃的观察,就是涅槃寂静。三界的果报是苦,什么是我们的归依处呢?就是涅槃寂静乐,只有涅槃是最究竟的快乐。
所以小乘的教法是引导一个人厌离生死、欣求涅槃。如果一个菩萨安立一个宗旨:身为一个菩萨不应该去听闻小乘的教法,不应该去受持也不应该修学。
他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宗旨呢?这当然有他的理由,他说「菩萨何用于声闻乘相应法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