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大外甥之外,对其他的几个外甥都不好了?
马寻整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除了这册立亲王之外,平时的亲王待遇是不是也重了些?”
马秀英问道,“这有什么不妥?”
“一众亲王和太子的冕服一样,分不出什么倒也算了。亲王正旦送贺表,百官行十二拜礼,假如朝廷使臣去藩王封地,不论文武百官出使或者经过,都要先拜见藩王,并行四拜礼。”
马秀英仔细听着,说道,“你姐夫的意思是公侯、大将军也经过藩王封地都要去拜王,你这个国舅不想去拜见?”
“姐,我是马家人。”马寻立刻申辩,“标儿升殿,我肯定比谁都跪的规矩、恭敬。只是假如老二几个就藩了,他们在王府、封地的做派,那就和皇帝一个样了。”
不怪马寻这么担心,而是现在礼制不完善,所以藩王的做派比起太子大,或者是和皇帝一样,这都是明初常见的。
甚至藩王的陵寝等可以修明楼等,那就是帝陵的待遇了,这也是历史上明朝出现过的事情。
听到马寻这么说,马秀英也为难,“你说的这些有理,只是你姐夫的性子你也知道。其他的不说,对待子嗣太看重了。”
这确实是朱元璋的性格,基本上就是不讲道理的护犊子,舍不得自己的子女吃一点苦、受半点委屈。
马寻就说道,“所以我在朝堂上不敢说,说了肯定挨骂。这不就是先和姐说说,一会儿标儿来了,他要是觉得也不合适,你们去劝姐夫。”
有些事情发现了端倪,可以稍微提醒一下马秀英和朱标。马寻自认为在朱元璋的心目中没有那么重的分量,到时候可以美美的隐身。
马秀英和朱标都劝不动朱元璋,那其他人更加不用想了。
在马寻和马秀英在聊着这些事情的时候,朱标来到了柔仪宫,“舅舅,外甥来聆听教诲了。”
马寻连忙说道,“太子,您要是这么说,臣就只能先请罪了。”
“又没外人在,外甥自然是要多听舅舅教诲。”朱标笑着说道,“肯定也是有大事,要不然舅舅也不会将外甥叫来。”
马秀英就埋怨说道,“你舅舅是觉得你爹对老二几个太好了,想要咱娘俩去劝你爹削减你弟弟们的待遇。”
朱标就立刻说道,“舅舅,老二几个可是您亲外甥。虽说我是太子,也一向得舅舅偏爱,只是舅舅也不该对老二几个太过苛刻吧?”
这朱家的人还真是看不出来自己的问题,没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