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起来,对刘姝宁说道,“就是出去耍威风也行,人生得意须尽欢。我们还是低调了些,要不然总有人招惹我们。”
刘姝宁不无认真的说道,“还是夫君的脾气太好了,我看就没有人去找常大哥的麻烦。”
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这倒也是,常大哥虽然豪爽,和军中很多人关系好,他的威望也高,只是找他麻烦的人真少。”
刘姝宁继续补刀说道,“徐大哥的脾气也非常好,他那么谦逊恭谨,李相等人也不会去找他的麻烦。就是保儿也是谦和有礼,也没听说有人去烦他。”
现在的刘姝宁也习惯了身份的变化,对徐达、常遇春等淮西勋贵基本上的称呼都是‘大哥’。
而三十岁的李文忠、接近三十岁的沐英,那都是‘保儿’、‘文英’了。
岁数不是问题,辈分才是本质,而且还要根据关系的远近来称呼。
马寻就笑着说道,“回头我就拿这些小崽子们立威,让人见识一下国舅的威风。正好这两天陛下也要赐我打王鞭,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上。”
刘姝宁好奇起来了,“打王鞭?怎么听着像戏剧?”
元朝的杂剧厉害,很多后世比较耳熟能详的故事有很多都是源自于元杂剧。
什么《窦娥冤》》、《西厢记》、《倩女幽魂》,基本上都是元朝的戏剧。
而罗贯中、施耐庵,这时候估计也都是在不断完善着《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而这些也是在前人的一些基础上不断丰富、拓展。
马寻就笑着解释,“还不是那些小崽子难以管教,姐夫就赐我教鞭。正好我用着趁手,能管教一下那些王孙贵族。”
刘姝宁出谋划策说道,“夫君,这般岁数的孩子就是调皮。虽然有陛下赐下的戒尺,只是不能轻易打。打多了,他们就不怕了。”
马寻不能更认可了,“我也是这么想的,就该让这些孩子们知道怕。打多了,也就打皮了。”
人家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而马寻两口子是在琢磨着怎么样打别人家的孩子才更加的有威慑力,怎么样打孩子才更加的有效果。
这些也都是正经事啊,毕竟朱樉、常茂这些小子虽然出身很好,一个个的都是锦衣玉食不假,几乎也很少在外面受气。
可是他们也都习惯舞刀弄枪,一个个的也没少在军中行走,所以难免会有些磕碰等等。
说他们皮糙肉厚有些夸张,可是绝对不是破了点皮就要哭爹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