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的写明在了纸上,评估了施工难度、经济投资与回报等等指标。
为后续的勘探设计和施工团队提供了依据。
最后,还给出了建议,可以启动部分试验性和阶段性工程。
郭阳全程参与了,他认为‘报告’还算完整,不过大多数人觉得瑕疵不少,很多地方含糊其辞。
在敦煌机场送别王浩和水利部领导时,王浩都还在抱怨。
“郭总,第二条线路其实没必要,要穿越藏南和缅甸,可能几十年内都没有可能。”
水利部领导也说:“国产盾构机出来也有五六年时间了,在隧道施工上的技术进步速度很快,建超长隧道并非不可能。”
郭阳说道:“王院士,自流线路最初可是你提出来的噢。”
王浩:“现在情况不一样,领导们很可能动真格了,国界外的路线规划完了也只能停在纸面上。”
“报告里把这条路线写上去,岂不是在打领导的脸?”
郭阳无奈笑了笑,才放低声音说:“放心吧,这件事我在巴西参加里约峰会时和领导提过,他让加进去。”
王浩和水利部领导皆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送走了两人,郭阳才转身,又回到了嘉禾生态在敦煌的办事处。
赵希涛还在这里。
和王浩的团队不一样,王浩和水利部门关系密切,已被官方正式邀请参与红旗河的前期工作。
而赵希涛是嘉禾的特聘人员。
其对流经藏南和缅甸的自流线路最早提出质疑,现如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秘密负责这一段的规划设计。
也是嘉禾的任务。
见到郭阳来了,赵希涛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郭总。”
郭阳说:“赵老准备什么时候去南边,想好办公地点了吗?”
“一个办公地点可能不行。”赵希涛说道:“林芝、察隅、贡山、福贡,如果可以,在墨脱也最好有一个。”
郭阳沉吟道:“条件都很艰苦啊!”
赵希涛眼眉一挑,“以前都是这么过来的,郭总是嫌老头子年龄大了?”
“没有。”郭阳摆手道:“就是想到这些地区山高谷深、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让赵老去受罪就有点于心不忍。”
赵希涛:“哈哈哈,只要红旗河能按照这条线路走,老头子我就是死在山里也在所不惜。”
郭阳呛道:“赵老还是要争取多活几年,红旗河如果能通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