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师爷说得好:豪绅先捐,百姓后捐。事成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现在吏治清明,肯定到不了这种程度,但每一场交易背后也肯定都有价码,尤其是利益分配的时候,肯定有人受益,同样有人受损。
作为受益群体中的一份子,唐植桐是不能将这种事情说破的,否则以后就没法在单位混了。
唐植桐上班的同时,王波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从北医第一附属医院“毕业”。
在这边学习了个把月,王波医术进步很大,说是质的飞跃也不为过,做的最好的是清创、缝合,其次像什么阑尾炎、疝气、痔疮、环切、接生、侧切、上环等等都有涉猎。
所有手术他都是先观摩,然后在动物上练手,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上一两例就算做过了。
然而北医第一附属医院的小动物是有数的,肯定不能由着他用,所以他咬咬牙花钱买了点胶皮做了副弹弓。
从此,王波开启了在北医打鸟的征程,喜鹊、鸽子、乌鸦、斑鸠,什么都不嫌弃,有啥打啥,打到后就拿着练手。
有时候打不到鸟,王波甚至找老鼠洞,两桶水下去,老鼠就出来了。
本来正规的医学生是看不上王波这个半路插班的土包子的,但他这种劲头最后还是赢得了不少学生的尊重。
尤其是王波不藏私,打到的鸟不仅自己用,其他同学只要张口,也能拿着练练手。
练完手,这鸟就都进了同学们的肚子。
至于老鼠嘛,北医的同学们谢敬不敏,成了王波的实验专属对象,每当此时,老鼠身上的缝合针数比刀疤娃娃都多。
一来二去,王波跟这些半路同学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除此之外,王波还着重学了一下骨折脱位复位、牵引,这一类在农村是最常见的,尤其是男孩子,调皮的很,时不时就有那么一个断胳膊断腿的。
乡里治不了,家里又没钱去大医院,就只能落下残疾。
王波村里就有这样的,所以他在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时候格外用心。
收拾好自己的行囊,王波跟舍友告别。
“王波,回去好好干,以后说不定咱们有一天还能在这里会师呢。”同学们捡着漂亮话鼓励道。
“好,真有那么一天,我请大家喝酒。大家多保重。”王波虽说不是正规学校毕业,但也盼着有这么一天,说完他背着被褥,跟舍友挥挥手,去了办公室。
代课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