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传令农垦军团,中断建设任务,前往晋南等地区维持治安,我担心日军方面会从这方面下手。”
“是!”
——
39年,12.24日。
距离晋北大战仅剩下两天时间。
楚云飞在空白的纸张上面,写下了四个大字。
步炮协同攻击。
距离晋北前敌总指挥部不足十公里的神武县外。
一辆辆汽车缓缓驶过。
引擎轰鸣,每一个火炮牵引车辆的后面。
均是一门门粗大无比的炮管。
在阳光的照射之下,炮金属泛着森森煞气。
这些便是从美国佬那边搞过来的大口径重炮。
155毫米!
都是攻城利器。
在其后方十五公里左右的位置。
挽马嘶鸣。
一门门105毫米榴弹炮在它们的牵引之下,奔赴前线。
而在后方,是长长的后勤运输车队。
宛如一条长龙,绵延十几公里!
运输汽车、骡马、挽马、驮马,甚至是驴子,人力!
在这群运输队的中央、两头。
则是伴随着进行防空作战的防空炮兵连。
而他们装备的。
则是清一色的二十毫米,厄力孔高射机枪。
经过改装之后的它们,全部都焊接在了卡车的后座之上。
在保持快速机动的同时。
亦能够维持相应的防空火力。
十二门155毫米口径的机械化重炮。
十六门105毫米口径的挽马牵引式榴弹炮。
四十八门二十毫米厄力孔高射炮!
而这些。
便是此次反攻的底气,亦是关键所在。
现如今楚云飞麾下的炮兵总体数量,已经全面压制日军。
无非就是炮弹数量方面略有不足。
但如果不计算支援火炮和防空火炮的话。
105毫米口径以上的炮弹也达到了三万发。
已经完全足够这场大战所需了。
桂南会战的第五军。
同样是王牌部队。
整个军加起来的炮弹数量。
也不过是楚云飞的炮弹数量二十分之一。
可想而知。
晋北一线的反击部队究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