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仪器。虽然还没有日后的EPMA(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那样把扫描电镜显微成像结合进来,但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先进手段了,也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这就是背靠京钢的好处了,在这方面,他们的仪器设备要比第三轧钢厂齐全。
X射线微区分析做完,京钢厂的同志很快就把数据拿来了,高振东自己先看了一遍,然后交给三轧厂和京钢厂的相关技术人员:“大家都看看。”
大家都看了看,都是这个行业的老手了,不至于连数据都看不出一二三来。
等大家看完,高振东笑笑:“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于是大家三言两语的交流起来。
“一些过渡区的有害元素含量有点高啊。”
“那算啥,你看裂纹部分,那才叫高,你看看这硫和氧。”
“非裂纹静态区域基本上看不见。”
“那看来就是硫和氧惹祸了,再降低就好。”
“再降低?怎么降?AOD工艺下,现在都万分之一左右了,差点低于检出限,仪器都差点检测不出来了。”
“是有点麻烦,我们想想在氩氧之外,再添加什么可以把氧和硫脱出来。”
“难,氩氧精炼本来就是要吹氧的。”
大家纷纷出主意,讨论了很久,但是还是没拿出个办法来,一时之间,想不出往氩氧气里添加什么东西,才能把氧和硫在已经很低的程度上再进一步降低。
大家最后,把眼睛都看向了高振东。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抛开原理不说,只说办法的话,在工艺过程中要通过两个手段。
一是全程严格控制温度。
二是在出钢的时候添加一点东西。
就这么简单。
全程控制温度,高振东在一开始做工艺要求的时候,就已经安排了。
而现在高振东要补上的,就是第二块短板。
见大家都在吹炼气体上做文章,高振东笑了:“大家不要老想着吹炼气体的事情啊,脱硫脱氧还可以在精炼后处理的。这样,试试在出钢的时候,添加xx公斤Si-Ca块,随钢流添加xx公斤Fe-B。”
强制脱硫脱氧?
大家想到这里,不由得暗骂自己见了新工艺就走不动道,出钢的时候强制脱氧不是传统手段了?这就给忘记了。
这也是很多搞技术的人的通病,为了技术而技术,看见所谓的高科技走不动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