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0年之后才大面积抬头,到2020年之后才火爆全网,不是没有原因的。
高振东的导师曾经说过一个事情,有企业在2000年的时候就把神经网络引入到水利水文预报计算中,经过大量的数据学习之后,也还能算得过得去,但是有个小问题:慢!
对于没有超级计算机的普通水文机构来说,等它把预报结果算出来,那洪水早都过去一两天了。
其实际应用效果远远不如采用传统方式或者经验公式来得好。
对应的,在这个时候想要搞人工智能,无疑是有点想多了。
最终,高振东只留下了几条和装备制造、普及推广等息息相关的内容。
至于更长远的,等到需要提出来的时候,高振东的影响力就应该足够了,现在嘛,还差点儿。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感觉差不多了的高振东,停下了笔,让自己休息一下。
这一休息,就让高振东想起来,今天是星期天啊,虽然也上班,但是不耽误抽奖次数的累积吧。
看了看自己的抽奖累积次数,果然,到了六次。
高振东决定抽一次,手上暂时先掐着5次应急就好。
意识扫过存储库中的那一摞材料,当看到材料名字的时候,高振东好不容易才克制住了自己印刷转手写的冲动。
忍忍,忍忍,现在还暂时不需要,等到事情推动起来再说。
——《单晶炉结构设计》
应该是一份日后不说烂大街,至少也是网上各大知识网站到处都是的东西。
单晶炉,一种使用提拉法生长晶体单晶的设备。
不止是硅单晶,很多种半导体相关的基底单晶材料,都可以用这个东西生产。
比如,前面提取出来的线扫红外热像仪所用的碲汞镉材料晶体。
而且,这样生产出来的材料,一致性非常好,这不废话,单晶的一致性能不好么。
没记错的话,按照国内半导体发展史,这个时候国内是在搞硅单晶的拉制的,应该是在60年中成功的。
不过就算成功,要和这个比量产性能和晶体性能,那肯定是比不上的,手上这东西,整合了日后成熟的技术和理念,和现在一片原始的前辈们搞出来的肯定不是一回事儿。
别的不说,晶体直径就不是一个层面的。
搞硅单晶的前辈们,对不住了,我等不及了。
第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