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主任,你的意思是能凭空预测出结果来?”
高振东摇摇头:“不是凭空,还是需要数据支撑的,但是对数据的要求比较低。而且对于评估对象和评估类型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其预测方法也是有限的。”
听见他实事求是的话,大家反而放心一点了,就怕他来个能无中生有,那就真是听鬼故事了。
高振东又简单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的五种预测方法,然后道:“向总他们这个问题,由于材料的腐蚀劣化速度稳定性的原因,恰好属于其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数列预测’的范畴,可以直接建立GM(1,1)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简单?高主任你是在重新定义“简单”么?绝大部分人在心里暗暗吐槽高振东。
实际上在日后,灰色系统理论广泛用于军工装备的评估评价中,这也是高振东敢放心大胆的拿出来用的原因,至于他为什么知道,因为在导师的要求下,他查了不少论文呗。
见大家都还在半懂不懂状态,高振东干脆走向黑板,拿着粉笔,用向总报告中的数据,列起了GM(1,1)模型的偏微分方程,开始当场计算。
一边算,还一边对向总道:“向总,我相信你们在这次会议的报告定稿之后,应该还有一些后续监测的数据吧?”
大家一听,知道他要做什么了,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直接拿结果出来比对比对,对得上,那就说明这个方法是有一定的基础的。
大家要的不是100%,而是要有一定的理论和证据支撑,将事情的置信度推到一定的限度即可,什么事情都要百分百的把握,那也就不用做事了。
而高振东这个办法,也是一种很好的佐证。
至于高振东和向总他们所在底下合谋串通这种事情,大家想都没想过,不至于,他们都是各自系统内有头有脸的人物,犯不上。
虽然时间比较紧,但是好在这个方法本身计算量就不大,向总他们的数据量也不大,加上高振东强化脑袋忒好使,所以算起来速度也还不慢。
一个会议室的人,就这么看着高振东当场在黑板上笔走龙蛇,奋笔疾书。
一个一个的数据在黑板上罗列而出,最后,高振东根据预测数据,在黑板上拟合了一条曲线出来。
画完最后曲线的最后一笔,在坐标系上添上单位,高振东把粉笔一扔,转头对应化所的领导道:“领导,你们可以请向总拿他们的后续监测数据和这个曲线做比对,应该相去不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