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设计,对于MOS的工艺没有任何影响,MOS电路的性能的改变,是通过改变MOS场效应管的几何设计来实现的。
双极型在这种情况下是要通过改变诸如扩散源、扩散时间、扩散温度等工艺参数来实现电路性能的改变,但是MOS电路就不,它的工艺是不变的。
而且这种改变几何设计就能改变性能的特点,带来了MOS集成电路的另外一个好处——更便于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半自动或者自动化设计。
除了上面这些好处之外,双极型半导体本身,有一个最大的缺陷注定了它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上走不远。
——它做不小!但是MOS可以!
这个情况的原因很多。
一来,MOS管子的面积天生就比双极型要小。
二来,双极型晶体管需要隔离PN结或者隔离井,MOS不需要。
第三,MOS天生就提供了两层互连,这让它的内部布线更为方便。
MOS的这么多优点,又带来了一些系统级别的衍生好处,诸如系统性能更高、设计可预测性更好、可靠性和维护性更好等等。
有趣的是,实际上MOS场效应管概念的提出,要比双极型管子早,之所以普及更晚,是受工艺的制约。
这就好像汽车,电动车的概念比蒸汽车、内燃车更早,那是十九世纪末期的事情,但是真正大规模实用,都特么二十一世纪了。
但是工艺这个问题,对高振东来说,问题就不是太大了,他能抄啊!
思前想后,高振东下定了决心:直接跨一大步,就搞MOS!
至于双极型的,就留给其他厂所的同志去搞吧,我直接带1274厂起飞!
为了国内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发展,他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和风险,穿都穿了,在这种为了国家、社会层面的巨大利益,该搏一把、该承担责任的时候还畏首畏尾,那就没意思了。
对于60年代初这个时间段来说,高振东没穿,没人搞MOS,高振东穿了,还是没人搞MOS,那高振东特么不白穿了嘛。
高振东下定了决心,开始落实这个事情。
他给1274厂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已经确定了集成电路工艺研究调整的方向,然后开始根据集成电路工程工艺这本书里的内容,编制MOS技术的工艺设计指导文件。
设计指导文件,指导1274厂怎么设计MOS技术的各道工艺的,而不是直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