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炙手可热的程度,只要他提出来想拍的电影,哥伦比亚就算再不看好,捏着鼻子也会跟的。
最多就是再拉几个投资商进来,一起分担风险。
不、不、不,在曹阳没有失败之前,拉投资人进来不叫分担风险,这是哥伦比亚“大发慈悲”,给他们一个参与进来的机会。
想来,还是有很多制片厂愿意参与进来的。
好莱坞的制片厂也是很“迷信”的,他们“迷信”大导演,特别是像曹阳这样,还没失败过的大导演。
曹阳已经大致计算过电影的预算,他回答道:“因为很多地方我想采用实景拍摄,所以需要1.6亿左右的预算。”
汤姆罗斯曼舒了口气,还好、还好,哥伦比亚给《2012》的预算做到了1.8亿左右,《盗梦空间》才1.6亿……
其实好个屁啊!
《2012》是综合考量,结合各种因素,哥伦比亚觉得能有三分之二的成功率。
《盗梦空间》是什么玩意?一个意识流的电影,居然要1.6亿美元的投资!看曹阳的意思,甚至1.6亿还不一定够。
这一刻,汤姆罗斯曼倒是没想过放弃。
脑子里首先浮出的念头,既不是去找合作伙伴分摊风险,也不是想着去银行融资减少风险,而是想到了从去年开始大量进入好莱坞的私募基金。
04年华尔街的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以电影投资基金的方式加入电影投资的大军,高风险高收益的共通本性,使得第三方股本融资这一方式迅速普及。
甚至,赶上了以往电影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状况,成为当前好莱坞颇受欢迎的另一种选择。
说白了,私募基金的优势太明显了。
最重要的一点,资金的运用比较灵活,不像银行的监管那么“苛刻”。
这就让大制片厂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大大减少了自身的风险。
另外,私募基金由于注册地的选择,能利用不同地区的政策优势。
比如通过开曼群岛结构避税,或者爱尔兰、卢森堡的税收优惠,能降低制作成本。
制作成本通过ip授权费转移定价,有效税率压降至9.7%,比老美本土的21%要少很多。
同时还能通过不同的策略,拿到政府的补贴。
私募基金联合制片方能获取英国25%退税+新西兰20%外景补助,还能再叠加欧盟media计划融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