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温明白曼施坦因的意思:
他说的是想要打败夏尔必须另辟蹊径,不能纯粹学习夏尔的战术,否则将始终棋差一着。
曼施坦因接下来的话也证明了这一点:
“您应该知道一点,将军。”
“您从夏尔那学到的战术是夏尔发明的,他比你更熟悉更了解,当然有破解的策略。”
“但如果我们使用不同的战术,一些他完全陌生的战术,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埃尔温无从反驳。
这或许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埃尔温是深陷局中的那个,而曼施坦因则是旁观者。
埃尔温目不转睛的盯着文件上反坦克炮的草图,考虑了一会儿后问:“我们能生产多少门这种炮?”
“初步估计会生产1000门。”曼施坦因回答。
这是一种走量的火炮,尤其要装备步兵提升总体的反坦克能力。
代价的确很大,但一旦实现了,步兵的战壕就不是夏尔的部队能轻易越过的了。
“我们有那么大的产能?”埃尔温对此表示怀疑。
短时间生产1000门,即便它是一款37MM口径的小炮,但对此时物资紧缺的德国而言也不是易事。
“我们有更便捷的方法。”曼施坦因又递上一张图:“你应该知道这种炮,将军。”
曼施坦因瞄一眼就明白了,法军的转管炮。
(上图为哈奇开斯37MM转管炮,它有5个炮管,能像马克沁机枪一样转动炮管轮流发射,一战时期普遍用于德法的海陆军中)
“我们的坦克炮就是这款炮改装而来的。”曼施坦因解释道:“我们在战争中缴获许多这种炮,它每门可以拆解成5门反坦克炮,配上专用穿甲弹再稍加改装,一周时间就能改装完成。”
接着曼施坦因又补充道:“我们已生产了600多门!”
埃尔温恍然。
炮的主体是炮管,如果炮管可以不用生产拿来就用,生产起来自然毫不费劲。
他没发表意见,而是默默的挪开咖啡拿过地图在面前摊开,看了一会儿后问:“你打算怎么做,有计划吗?”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训练,将军。”曼施坦因回答:“首先我们需要补充坦克重新组建第一坦克师和机动部队,然后……”
埃尔温打断了曼施坦因的话:“然后等夏尔发起进攻?”
“是的。”曼施坦因回答:“我们的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