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宁卫民的这些新收编的下属们,可以说是替他把手里的棋子都下到了最重要的节点上。
远在东洋的宁卫民大可以安心坐看国内时局变化,靠这份儿抢占的先机,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利益的大丰收。
不过话说回来了,虽然宁卫民做出这些布局的本意还是基于投机的理念,在最廉价的时候,提前抢占优质资源,玩的是以小博大的金钱游戏。
但因为他多年来在京城诸多的商业领域依次布局和出手干预,还是给京城许多实体企业,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哪怕是不经意的,他也促进了京城实体行业的快速发展,给许多平民百姓带来了改善生活的契机和奔头。
即使说他是万家生佛,也并不为过。
比如说,为他提供服装代工和拉杆旅行箱代工的服务商——媒市街街道服装厂和隶属轻工局的京城皮具三厂,如今就和过去大不一样了。
先说这资不抵债的皮具三厂。
尽管有程志这个出生于草根,懂得民间疾苦的好厂长。
但因为他是临危上阵,欠了一屁股账的皮具三厂的基础条件太差。
虽然程志上台后成功扭亏为盈,但靠着四处拉散单,也就是勉强能够保证给一百多个工人开出工资而已。
至于医疗费想要完全的报销还做不到,要想还清厂子里的债务,更是遥遥无期。
如果再考虑到1987年到1988年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越发剧烈的限制条件。
要是没有宁卫民发给这个厂子拉杆旅行箱如此丰厚利润的定单,怕是厂子刚刚显露的一点改观之色,也会因为厂子无力抵御原材料涨价的风险,再度毁于一旦。
不过幸好宁卫民看中了他们。
如今的皮具三厂,因为有了长期订单,每月都要给宁卫民提供一万四千多只的旅行拉杆箱,再加上其他零七八碎的散单,一年的毛利润已经高达百万。
扣除厂子运营和生产成本,年净利润已经高达六十万元。
要知道,当初程志对轻工局下的军令状,也不过是一年五万元的净利润。
所以虽然这个一百多人的皮具三厂依旧债务压身,还不能说是就此走向辉煌。
可冲着这种厂子蒸蒸日上的局面,长期利润有了相当保证,职工心气也高起来,也得说实现翻身基本有望了。
哪怕维持现状不做改变,只要再按照现有模式再苦干一年,这个厂还清所有欠款基本不在话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