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大增。
但奈何,粮食也多。支出也多啊。
各方面修路的人员,修水利的人员,几乎整个云南一半以上的男丁都参与了这些基础建设。吃公家粮。谢枋得能维持着五十万石的粮食储备已经不错了。
“只是-----”虞醒心中暗道:“这个数目,如果要打仗的话,那就危险了。”
“也就是说,滇西道打通之前,对外用兵的事情,最好缓一缓?”
如果仅仅过太平日子。
马上是夏收。夏收之后,粮食储备大概能增加一两百万石。再加上各方面采购,或许能好一些。
但也仅仅能维持现在这一摊子。
毕竟靠着财政吃饭的人,军队,民夫,官员以及家眷,最少有一两百万人口。用这个人数对冲粮食数量。就会发现,真正是勉强维持了。
如果可以,虞醒其实也不想打仗。
倒不是他放弃了北伐。而是还没准备好。奈何,虞醒内心中已经有一个预判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
战争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谢相,国士无双,真宰相才。”虞醒说道:“有谢相在,孤后方无忧。”
“不敢当。臣只是尽绵薄之力而已。”谢枋得说道:“没有殿下,臣什么也不是。”
虞醒在西海道的时候,谢枋得在昆明忙得要死。
各种问题接踵而来。谢枋得作为首相,总览朝政。各方面的事情,都需要他来协调。更有各种决断,都需要他来拍板。
其实大部分内容,都不在谢枋得汇报之中。
其中最重要一项,就是政治改革。
以虞醒提倡的春政,再加上与谢枋得引进改进的宋朝体制。杂糅在一起,云南特有的体制,正在慢慢形成。
治国本质就是治吏。
没有一个良好允许的官僚集团,任何成绩都不可能。
谢枋得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要胜过那么些表明的数据。但是谢枋得没有向虞醒汇报,大抵觉得,作为一个丞相,将下面人管好。不是题中应有之意,理所应当之事吗?
不过谢枋得说的这句话,真不是客气话。
谢枋得是宰相才,是社稷才。
本就是在南宋体制中混到侍郎。经历与鞑子鏖战,国破家亡之后,下决心痛定思痛。做事果决刚毅。
但天下间,不仅仅是谢枋得有社稷才。
真要说来,南宋文官领域人才储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