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进行一场决定话语权的大战,大战之后的胜利者支配世界,失败者将会被踩在脚下,成为胜利者的垫脚石。”
若是没有与红毛夷在爪哇进行决战之前,郑经说这样一番话,很多人都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认为这是延平王凝聚人心的手段,借助夸大外部的威胁,让郑氏拧成一股绳。
可是现在郑经说这些话, 没有一个人不相信,因为他们发现在制器一道上,华夏已经远远落后于西夷了,这个时代还要再强撑天朝上国的脸面,那就是不要脸了。
这个时代远不是那个多磕头、少说话的不要脸的时代,官员们最起码的廉耻心还在,知道自己落后了,那就努力追赶。
“王上!如何处置那艘西夷的船和人?”林凤问道。
“明天将那个船长带过来,他们船上的货物你们没动吧?”
“事情还没弄明白,臣哪里敢动船上的东西,臣只是将人扣下来,船上的东西都是原封不动。”
“做的不错!我们是官府,不是强盗,该我们的一文不能少,不是我们的一文都不能要,人无信不立,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郑经的这句话引起众文臣的共鸣,纷纷起身行礼:“王上圣明!”
“你们不用给寡人拍马屁,这天下哪有什么圣明的人,所谓的圣明不过臣工的歌功颂德。”郑经不轻不重地敲打了一下手下的文武。
一个政权若是开始务虚而不务实,那么这个政权早晚都会成为小人的天下。在郑经看来,天天指着他的鼻子挑毛病都行,但是挑了毛病就要解决。
谁都会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指责,嘴炮谁不会啊!
大明朝不就是被嘴炮拖垮的,只要是做事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只有不干活的清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长久以来,大家发现越干活越落不了好,那还有谁愿意干活。到最后可不就成了嘴炮的天下,朝堂上嘴炮横行,需要做事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能够任事之人。
大家没想到这样一句共鸣的称赞竟然引起了延平王的不满,一下子竟然无人敢于发言。营房大帐之中显得有些沉闷,郑经也是烦躁,便让众人散去。
唐显悦却没有走,待到帐中只剩下郑经与张有德二人时,唐显悦才问道:“方才王上因何动怒?”
“祖父为何会这么问?”
“老夫知道你是觉得一众文武是对你歌功颂德,而王上又对这种歌功颂德深恶痛绝,可是王上这天下哪里是非黑即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