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进行核算,才能保证各方的利益,让黔首能够接受,让官员得到好处,让朝廷的税赋增加。
就在满清上下达成了一致,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新政的时候,满清与华夏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吴三桂死了。
华夏兴武五年,满清康熙十九年,吴周昭武三年。
吴三桂病死于岳州,吴三桂的死意味着一个势力消亡的开始,吴军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替代吴三桂的威望。
尽管这一时空,吴三桂晚死了两年,依然没有将接班人培养起来。孙子吴世藩不过是个十几岁的毛孩子,根本撑不起吴周的大局。
吴周的权力落在了郭壮图、胡国柱、夏国相等吴三桂的几个女婿的手里,其中郭壮图还是吴世藩的岳父。这样的政治结构按理说还算稳定,并不会因为吴三桂死亡而分裂。
然而这几人却与吴军麾下大将多有不和,将帅不和,又无足够威望之人压制,其结果就是互相掣肘、互相拆台。
若是太平盛世这样的结构相对稳定,能够保持权力的平稳过渡,可是大争之世若是没有一个足够威望的统帅,不要说进取了,就是能够保住现有的地盘都是难事。
满清方面得到了吴三桂死亡的消息后,大喜过望,康熙立刻吩咐前线将领集中兵力进攻吴军,同时康熙还给盘踞在赣州一直态度暧昧的尚之信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
在信里,康熙回顾了已故平南王尚可喜的丰功伟绩,对尚可喜为满清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表示如今吴三桂已死,耿精忠已经被郑氏擒获,三藩只剩下平南一藩,只要尚之信愿意,平南王这个爵位一直都是尚家的。
只要尚之信愿意与朝廷共同击败吴三桂余孽,朝廷就准许尚之信接替吴三桂永镇云南。
尚之信没想到康麻子竟然能如此低姿态地给他写信,都不用圣旨的形式,要说尚之信没心动那是假的。
可是他依然在犹豫,这几年与郑氏接壤,双方之间贸易往来不断,他可是深切地感受到了郑氏的强大。
别的不说,广东当年在满清手中的时候,除了广州、肇庆等几个大城之外,其他地方到处都是穷乡僻壤。
土客矛盾集中,每年因为土客争水都要进行几次大规模的械斗,死了人就连官府都只能和稀泥,不敢对任何人审判,生怕激怒了百姓,引起民变。
如今这才几年,郑氏就将一些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张地区的百姓进行了迁徙,大多数都迁往了南洋。
还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