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弟愿与诸位大臣戮力同心,竭诚效命。”慕容评拜倒在地上。
“报”忽见大殿外有军士俯身跪下,双手呈上急报。
燕王遣内侍道:“快宣”
只见平伯匆匆出了大殿外,取了急报呈与燕王。燕王阅过,却见燕王在王座上坐不稳,几欲从上跌落。众臣只听道。
“汗弟,还我汗弟”燕王哽咽。
众臣皆惧,不敢上前。过了许久,司隶阳鹜示意内侍把军报取来,匆匆阅过,传之于慕容氏诸人。
“我王少忧,慕容汗这几年镇守襄平功不可没,原意阴年就须他入京,没成想。”阳鹜常在燕王左右,深知燕王素喜慕容汗之勇猛。只是当年柳城之败,慕容汗未听燕王军令,国相封弈劝阻也难奈何于他。按例当斩,燕王不忍,不愿杀之。才发配其做士卒,修炼心性,原是准备大用他的。
燕王恶狠狠道:“若我擒高句丽敌首,必挫骨扬灰。”
国相封弈老成谋国,上前劝谏燕王道:“今我燕国士卒疲敝,高句丽来年再灭不迟,今年只能先求击退敌军,保我东境安定。”
“封相所虑甚为周全,确实如此,今多事之秋,非但高句丽……”燕王言罢从王案上再抽出一份军报,交给封相,传阅群臣。
传阅之后,庭上诸大臣武将,一阵阵骚动。
“原来是宇文部落的骚扰,儿臣原以为莫不是暗中与赵国,高句丽共谋我国,那国势危矣。今观之也就宇文别部而已,主力王庭据斥候密报还在北海一带,传令让北部边城坚守不出便是。”慕容恪久历军阵,颇有见地。
此儿为慕容同辈人中翘楚,十六岁已建功立业,燕王与这军中之事常属意和他商议,也欲提点他。
却见其又向燕王回禀道,“但是,儿臣还是以为应该给予迎头痛击,若不如此,岂不让诸胡,劇轻吾国。”
“此言甚是,孤原本也有此意,然入冬以来,四境频扰,坚守不出定能退敌,然东边高句丽,西边石氏赵国,气焰日盛,若不在北边突击一下,只怕来年必认为我燕国无人。”燕王甚为赞同恪儿之意。
燕王对堂下大臣道“孤原本想先领军痛击宇文別部后携胜利之师,解辽东襄平之危局,但襄平存粮已然不多,汗弟又殁。孤欲亲帅大军,阴日即前往,直击高句丽之都城丸城,定要搓搓其兵锋。”
折冲将军慕舆根道:“大王以雄武之姿,亲临前线,将士振奋,必能一举力克顽虏,且襄平乃我国东边之锁要,与玄菟互为犄角之势,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