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么样的一个形势呢?
从目数上看,那时候的白棋落后7到8目,这个差距对于职业棋手来说,算是比较大的了。而从全局的厚薄上看呢?双方的厚薄也差不多,整体上是一个均势。
面对这样一个局势,作为落后的一方,小林先生首先要做的,其实就是打破这种“均势”,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赢棋。就像通常所说的那样,他只有想办法“扩大棋盘”,这样他才有机会,否则的话,棋局就这样按部就班的持续下去。棋盘只会“越来越小”,他赢棋的希望就会越来越渺茫。
就在那个时候,小林先生走了一步看似非常正常。其实就是“主动求变”的棋!
在当时的时候,如果是单从“收官”的角度来说,小林先生其实有2种选择,一步棋是自己“围空”。而另外一步棋是,就是破掉李小强的一块空。
说实话,如果是从单纯的目数角度上说,那步“围空“的价值是更大的。目数上的价值应该能够好上1到2目。
但是小林先生没有选择这步棋,他选择了另外一步“破空”的下法。
必须承认。当小林先生这手棋刚落到棋盘上的时候,就引起了李小强的警觉。因为在比赛中,这些官子的价值他都是计算过的。按照李小强的预想,小林先生应该要走那步价值更大的棋,这步棋应该是轮到自己下的。可是现在,小林先生好像没有“按照规矩出牌”了,他什么意思呢?
碰到这种情况,一般只有2种情况,一种是对手确实计算错了,他出现了失误!所以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而另外一种情况。那当然是他还有其他的用意。还有更大的图谋,他才会选择这种貌似反常的下法。
碰到这样的情况,你能一厢情愿的认为是对手出现了失误吗?应该是不能吧!
不管别人会不会,反正李小强是不会的。
当他看到这步棋的时候,李小强首先是意外,进而引起了警觉:
“既然你有大棋不抢,先走那步价值小的。那么我走到这步价值最大的棋以后,后面又有什么情况等这我呢?”
然后他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他很快就发现了小林先生的意图。
小林先生给自己准备的,很可能就是这步“凌空挖断”!
整个棋局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当小林先生没有选择那步价值最大的“围空”。李小强通过仔细的计算,他毅然决然的跳进去。
“你既然不“围空”了。那我也只好跑来“破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