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
难怪朱晖要兵分五路、化整为零呢,感情早就知道河套之地内打不起来,把兵马分散了,就是为了抓落单的鞑子小部族,尤其是那些消息不通常,或者觉得自己跑得快的。
五路人形成一个大网,是来抓鱼的,而且从开始打定心思就是抓小鱼小虾。
崔元心里也一阵郁闷,心说,跟着这样的主帅,能建功立业就怪了,不过能有机会上战场,也不能再奢求更多。
……
……
朱晖进入草原完成“第一战”,虽然只杀了四个老弱妇孺,得到一些牲口,但并不影响他对朝廷报捷。
而且他要比其余几路人更早报捷,如此才显得他牛逼轰轰的……别看只是四个人,但王威宁取得一场大胜也就打个几十人,四个人能兵不血刃拿下,已经很好了。
这是皇帝钦命出兵的,面子上也需要一场“捷报”来给皇帝撑颜面。
当朱晖的“捷报”,在一天后传到三边总制驻地延绥镇首府榆林卫时,秦纮拿到这份捷报,心中的郁闷也是很强烈的。
就这?
你保国公亏还是要脸的人,你好意思往上报,我这个三边总制都不好意思往上提,你千里迢迢调集近五万大军,吃喝用度用了那么多,结果也不知从哪杀了四个人,很可能还是“杀良冒功”,然后就敢报捷?
果然脸皮厚的人,心思和手段都与众不同啊。
“大人,这里有一份从京师来的密旨,说是给您的。”就在秦纮准备当个甩手掌柜,把朱晖所谓的捷报不闻不问,让其过境送往京师时,麾下幕僚给他送来了京师的密旨。
等他打开看过之后,不由眉头紧皱。
幕僚名康衡,问道:“大人可是有疑虑?”
“没什么。”秦纮在朝事上一向不避讳下面的人,“这是陛下亲自下旨,提到若是我大明派兵出关应战,若是鞑靼人不愿与我大明正面交锋,或会以精锐兵马从旁处袭扰我关隘之地。”
康衡道:“如此担心是有道理的。只是大明的关隘如此绵长,鞑靼人即便来,也无从防备。”
秦纮脸上带着似有似无的笑容道:“你不知道大明有个能掐会算的蔡国公吗?再说了,王伯安如今坐镇大同,料想鞑靼人从大同、偏关、宣府等处袭扰的可能并不大,大明如今最薄弱之处,只怕还是宁夏、延绥这些地方。若不然,陛下这份密旨为何要给我呢?”
康衡更加踟躇道:“既是能掐会算,为何不说明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