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不计前嫌,居然在一年之后把杨一清这个被人诟病的宁夏巡抚,生生给打造成了将帅的旗帜人物。
杨一清感慨道:“以我所见,蔡国公对保国公未必会赶尽杀绝,不过像保国公这些人,骨子里没有胸襟抱负,不堪大用。甚至连崔元都不如。”
张僩笑道:“只要以后在疆场上见不到这种人,心里就能舒坦点。杨军门以后可就是陛下眼中的能臣,蔡国公那边您不方便联系的,让咱家的人去,咱家在京师恰好还有点关系。”
杨一清看了看张僩,面带感激之色道:“多谢。”
“哈哈。”
张僩明显以为杨一清会拒绝,眼见杨一清如此“识相”,他心中也就欣然了许多。
光靠一个太监,或者是一个太监圈子,很难让他真的在军政体系混出大名堂,但要是能跟杨一清建立不错的关系,那自己在军界的地位可就算稳定了。
当然,这要建立在能跟张周搭上天地线的基础上。
……
……
西北战事平息,而军将之间的攻讦,已经乱成一锅粥。
崔元等人参劾朱晖,而朱晖参劾杨一清,地方巡按御史参劾朱晖、陈锐、张延龄……陈锐和张延龄还有话说,他们将矛头对准了朱晖……总之除了朱晖自己之外,旁人的攻击目标这中一定有他朱晖一个。
这么混乱的参劾关系,论热闹程度,比之论功行赏还要更盛,一堆乱七八糟的参劾奏疏传到京城,把朱祐樘也看傻眼了。
“陛下。”
朱祐樘看完桌上十几份有关参劾的奏疏,除了叹息无话可说。
李荣也怕皇帝郁闷了,不由在旁提醒一句。
陛下,咱要坚强。
朱祐樘道:“是说,现在各边镇的将帅,已经开始争权逐利了吗?”
李荣道:“陛下的意思,他们互相参奏,是因要争夺军权?”
朱祐樘懒得再问,他道:“陕西巡按御史可有前去宁夏边地?”
“回陛下,陕西地方上尚未奏请,不过照理说战事已平息,巡按御史已快要抵达或已到军中,但以如今各路人马分散于各处,想要一次将事情解决,也不容易。”
李荣没好意思说,那群人现在手上都有军权,就算派了御史去论功论罪的,一个手上没多少权力的御史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朱祐樘道:“那就先把朱晖给调回来!朕要下他的军职!什么名将之后,亏先皇当初还对他们如此信任,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