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关键问题还是,根本没有需要的人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选拔制度的问题。
那些內监的财会人员,甚至大商户家里的账房,随便哪一个出来,恐怕都比户部一大半官员要强。
那些官员除了饮酒作乐,拉拢关系,揣测上意,许多简直都是废物,他们离开了小吏根本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
但是偏偏是他们身居高位,坐享其成,还要指点江山。
现在,朱棣妥协,同意大朝会上给他们这个机会。
不让他们指点还不行,因为他们就剩这点作用了。
这看似一件小事,却涉及到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从教育制度,到人们的意识,都需要改革。
这可比朱瞻基研究内燃机,推进工业革命还要难的多。
而这个时候,诸位大臣看到朱棣“退让”,心里也舒服了起来,脸上一个个轻松了许多。
这幸亏是朱棣,哪怕就是朱瞻基登基当了皇帝,想要让大臣们轻易让步,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朱棣用几十年的时间杀了无数人换来的“尊重”。
蹇义脸上也轻松了起来,面对这样一个强势的大帝,想要争权,还不能得罪他,要吹捧他,蹇义也难啊!
蹇义一躬身,这才又说道:“朝中大臣大多并无私怨,却因为朝政分歧,导致水火不容。故此法则限定就事论事,乃是明政。只是若当时的决定是错误的,难道就不能反悔了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有过改之,无则加勉,有错误当应反悔,改正,而不是不闻不问,掩耳盗铃。”
朱棣觉得寒气入侵,自己的膝盖疼的厉害,用手捏着疼处,吩咐道:“给朕加一个火盆来。”
王彦立刻让人安排,他这才又说道:“旧疾复发,朕无心辩论。就由瞻基替朕与爱卿驳论一番。”
蹇义看了朱瞻基一眼,才向朱棣躬身道:“遵旨……还请殿下以教。”
朱瞻基回头看了一眼朱棣,见他轻轻点了点头,面色不太好,顾不得担心他的身体,起身跟他回了半礼才说道:“蹇尚书方才可能没有看清后续的细则,……朝廷凡是做出的决议,都必须严格遵守,维护朝廷的法统。所以才不让一些人老调重弹,但是并不是就代表明知道是错的,还要将错就错。凡是一件决议,在跟大明律形成了冲突,或者是已经变的不合时宜了,都可以提请修改。”
蹇义点了点头,又说:“纵观法则全文,一环套一环,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规则。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