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行等人也曾思考过,但具体如何实行,还还没有拿出一套确切的方案来。
既然这个严师针砭时弊,诟病他们目前的屯田制度,那戏志才也起了好奇心,想要知道这个严师对在河东屯田,有什么好的建议。
于是戏志才也开始开口。
“先生既言我绛邑、临汾两县屯田之弊病,却不知可有良策以教我等?”
严师将目光投向了这个白面文吏身上,缓缓开口说道:
“屯田之法,不外乎通河渠、辟田畴、制坛宅、劝稼穑、修树艺、务耕织。临汾有汾水之利,绛邑亦有浍水之便,导流通渠,泽润万顷,故而屯田之要,又首在水利上!”
听到了严师的话后,戏志才有些诧异又看向了阎行,他记得阎行在商议推行屯田之时,也首倡修河渠水利的事情。
阎行感觉到了戏志才的眼光,他笑了笑,没有出言,其实刚刚严师的这些话,都和他的心意契合。
从后世的眼光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的国家,其中小农经济的精耕细作,是推动文明进步的物质动力,而给小农经济的精耕细作提供首要的保障,就是国家的大规模水利工程。
《管子》在“水地篇”说,“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淮南鸿烈》也谈到了水乃是“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
建立一个帝国,治下需要有充足的自耕农,作为小农经济的支撑,故而统治者常常会有相应的保护自耕农的措施,或为恢复生产,或为打击豪强,但这一切,又都需要立足于精耕细作的农事根本,也就是庞大的水利工程。
这也是帝国稳固的根基。
须知中国第一个国家的诞生,就是从大规模的治水活动开始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导百川而入海”,栉风沐雨,足迹踏遍中原大地,成功治理了大河,中国也由此诞生了第一个国家——夏朝。
所以,一个强大有力的国家,需要数量庞大的自耕农,而自耕农的精耕细作,又反过来,需要国家大规模水利工程保障。
这一逻辑,阎行比在场的任何人都要清晰。他也比戏志才、周良两人更能够理解“屯田之法,不外乎通河渠、辟田畴、制坛宅、劝稼穑、修树艺、务耕织”的意思。
“通河渠、辟田畴、制坛宅”这是实行大规模屯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那屯田的规模,就只能够限制在“强占肥田沃土,驱使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