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彭城驻军,仅仅是为了防备楚国。
邯郸传来消息,安凝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母女平安。
十月初,赵括带领赵军帮助所有百姓将庄稼收获归仓之后,下令各地赵军集结,返回赵国。
「大王,您要回去了吗?」老人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来到赵括面前,眼睛中闪着泪花,他知道赵括肯定要走的,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他活了八十多岁,经历过四任君主,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君主像赵括这样对待自己国家的子民。
「不错。」赵括点了点头。
「什么时候?」老人问道,见到赵括有些犹豫,老人又继续说道,「大王还是告诉我们吧,不然我们肯定会派人在外面守着。大王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总要送送大王吧。」
「那就明天早上吧。」赵括说道。
「好。我们父老乡亲明天都去送大王。」老人高兴地转身离去。
「看,他们就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赵括指着离去的老人,以及外面众多的百姓说道。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叶尖的露水还没有蒸干,赵括吃过早饭
,整理好行囊,带着赵军开始拆除营帐。
等到赵括来到外面,道路两旁早已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们,大家手里挽着篮子,篮子里面放着刚刚蒸熟的饼,也有的提着刚刚抓上来,还活蹦乱跳的鲤鱼。
家里实在贫困的,也提着一小袋粮食。
大家你拥着我,我拥着你,见到赵括之后,纷纷将手中的东西递出去,想要送给赵括。赵括不要,便扔给旁边的赵军。
这样的一幕,发生在韩魏两国各个地方,各地百姓听说赵军要走了,不管相隔多远,纷纷放下手中的事情,赶到城中相送。
他们捧着热气腾腾的食物,积攒下来的钱财,虽然不多,却代表着他们对赵军的感激。
「大王,您就收下吧。如果没有你,我们早就饿死了,这些只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一名男子诚恳的说道。
「是啊,大王,您就收下吧。」众人纷纷说道。
几名老人更是搀着孩子跪在道路中央,赵括连忙上前搀扶老人,老人跪在地上,态度很是坚决,说如果赵括不收下心意,他们就不离开。
「大王,要不就收下吧。」刘平小声说道。
「大家的心意寡人收下了,礼物寡人是不会收的。粮食刚刚收下来,大家还有一个冬天要渡过,寡人收下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